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关,已发现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这一炎症过程,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慢性炎症造成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发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胸闷和(或)咳嗽,听诊以呼气相哮鸣音为主。多数患者的上述症状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炎症反应,属于Ⅰ型或Ⅳ型变态反应性炎症,因而其发病机制既与炎症有关,也与变态反应有关。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哮喘慢性炎症形成机制,发现炎症过程中存在多种炎症介质,而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多种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均有抑制作用,如炎性酶、粘附分子等,并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且长效p2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激动气道的p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扩张支气管。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既具有抗炎作用又可扩张支气管,而且两种药物在治疗作用上互补,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哮喘发作。西替利嗪是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明显减轻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AHR),从而治疗哮喘,且与传统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特异性高、作用强和几乎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的特点,可以长期应用,本文通过观察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成人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从而确定西替利嗪在与舒利迭联合治疗哮喘方案中是否存在优越性,及其与舒利迭在哮喘治疗中是否具协同作用。方法68例成人慢性中度哮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口服,qn,联合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ug/250ug吸入,bid,对照组仅予舒利迭,治疗12周,治疗期间严格限制其他用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变及用药后的副作用,监测以下内容:每周进行1次临床症状评分,每2周进行1次肺功能测定,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及FEV1改善率,计算公式为FEV1改善率=(治疗后FEV1-治疗前FEV1)/治疗前FEV1×100%,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的改变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表示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西替利嗪与舒利迭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单用舒利迭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改善率及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在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联合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改善率较舒利迭组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舒利迭同西替利嗪联合治疗哮喘能更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示二者有一定的疗效相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