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方宗教的进入,新兴宗教团体的建立,宗教通过慈善捐赠赈灾等方式在公共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国内有一些以宗教组织与慈善公益等为主题的定性研究,相关的定量研究却屈指可数。本文则是从宗教信仰对个体的影响作为出发点,试图研究探讨宗教信仰与亲社会行为及态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宗教信仰的不同层面对亲社会的行为和态度都有着正向的影响.本文借鉴西方既有研究成果,结合华人社会宗教的特点,采用宗教性这一工具将宗教信仰操作化,运用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五期第五次宗教卷数据,分别从信仰类别、虔诚程度、宗教实践、善恶业报观念以及宗教体验五个层面进行了讨论。通过回归模型发现:整体而言,宗教信仰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宗教信仰的不同层面的影响性质、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在讨论的时候要加以辨别。首先,善恶业报观念对亲社会态度有着正面的影响。其次,对于亲社会行为来说,无论是捐赠还是义工担任,人们发现,当这种行为是和宗教相关时,宗教信仰有较大影响;若为非宗教性质的行为,则教育、收入、年龄等社会人口变量影响较大.就宗教信仰各层面而言,研究发现:信仰归属所发挥的作用不显著,虔诚程度与宗教实践能更好的反应信仰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