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问世后,此项技术就一直是乳腺癌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较准确的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使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明显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现今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主要依靠核素法、蓝染法、荧光法等进行前哨淋巴结示踪,这几种方法虽然均具有较高的前哨淋巴结检出价值,但都为术中示踪手段而不能于术前评估前哨淋巴结情况。近来兴起的超声造影检查已被证实可应用于术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及定位定性的判断。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超声造影检查与前哨淋巴结染料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中的效能。
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50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通过经皮超声造影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检查。术中再通过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经皮超声造影组与蓝染组、荧光组及双示踪联合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检出枚数,并计算各组诊断转移性腋窝前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作出对应的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比较各方法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效能。
结果:所有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超声造影检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其中47例患者通过经皮超声造影检查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48例患者通过亚甲蓝染色法查找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而49例患者通过吲哚菁绿荧光法和双示踪法查找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各组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亚甲蓝染色组、吲哚菁绿荧光组及双示踪联合组分别共检出腋窝前哨淋巴结81枚、87枚、141枚及146枚,超声造影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枚数(1.62±0.72枚)与亚甲蓝染色组(1.74±0.69枚)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0),而与吲哚菁绿荧光组(2.82±0.86枚)及双示踪联合组(2.92±0.80枚)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超声造影组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90.9%,88.0%;亚甲蓝染色组分别为94.1%,90.9%,92.0%;吲哚菁绿荧光组分别为94.1%,93.9%,94.0%;双示踪联合组分别为94.1%,93.9%,94.0%。
结论:经皮超声造影与蓝染法、荧光法及双示踪法均具有较高的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诊断效能。相比传统的前哨淋巴结染料示踪法,经皮超声造影不仅可以于术前定位前哨淋巴结,还可以预判前哨淋巴结性质,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前哨淋巴结检查手段。
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50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通过经皮超声造影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检查。术中再通过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经皮超声造影组与蓝染组、荧光组及双示踪联合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检出枚数,并计算各组诊断转移性腋窝前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作出对应的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比较各方法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效能。
结果:所有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超声造影检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其中47例患者通过经皮超声造影检查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48例患者通过亚甲蓝染色法查找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而49例患者通过吲哚菁绿荧光法和双示踪法查找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各组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亚甲蓝染色组、吲哚菁绿荧光组及双示踪联合组分别共检出腋窝前哨淋巴结81枚、87枚、141枚及146枚,超声造影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枚数(1.62±0.72枚)与亚甲蓝染色组(1.74±0.69枚)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0),而与吲哚菁绿荧光组(2.82±0.86枚)及双示踪联合组(2.92±0.80枚)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超声造影组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90.9%,88.0%;亚甲蓝染色组分别为94.1%,90.9%,92.0%;吲哚菁绿荧光组分别为94.1%,93.9%,94.0%;双示踪联合组分别为94.1%,93.9%,94.0%。
结论:经皮超声造影与蓝染法、荧光法及双示踪法均具有较高的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诊断效能。相比传统的前哨淋巴结染料示踪法,经皮超声造影不仅可以于术前定位前哨淋巴结,还可以预判前哨淋巴结性质,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前哨淋巴结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