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描述英语专业学生在其口头叙事话语结构中开端和结尾部分的结构特征,重点研究两个内容:一是描述学习者在口语测试环境下的叙事话语宏观结构,另一个从测试任务的不同话题和学习者不同水平两个维度描述学习者开头和收尾的叙述策略。本研究的最终研究目标是通过描述学习者在测试环境下的命题口头作文表现,探究其口头话语能力。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在测试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在口头叙事性话语中如何开头和收尾?2)学习者在口语测试任务不同话题的驱动下所使用的开端和收尾叙事策略会发生何种变化?3)学习者因其口语水平不同在使用的开端和收尾叙事策略时会发生何种变化?该语料选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SWECCL,按照不同测试话题,从中选出60个样本,按照口语测试成绩,将其分别分为高低水平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扎根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从数据分析结果中提炼以下主要发现:第一,在测试环境中,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口头叙述话语结构中包含三个宏观范畴:话题识别、话题阐述和终结性的话题评价。在这三个范畴中,话题识别对测试者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开头叙述策略。而话题评价是一个选择性的收尾策略。第二,不同话题的口头叙事话语比较结果表明:(1)面对不同话题(即述人和述事),学习者在叙述的开头部分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他们倾向于使用直入式的话题标识这个策略开始测试任务。这说明,测试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将他们的测试任务视为与考官对话或面试。因此,在测试环境中,说话者的独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对话特征。(2)面对不同话题,学习者在使用延缓式话题识别策略上存在明显区别。以“述人”为话题的样本中,延缓式话题识别策略的使用频次是“述事”话题的两倍。而隐性式话语识别策略只出现以“述事”为话题的样本中。这说明,不同的话题对学习者使用的开头和收尾策略会产生一定影响。(3)在不同话题叙述的开头,“话题说明”作为开头策略使用频次较高,但其作用不同。“话题说明”的策略使用特征说明,学习者在测试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时间规划和确定所述主题。(4)不同话题之间学习者在终结性的话题评价策略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学习者在收尾时所使用的叙述策略不会因话题不同而改变。第三,不同水平学生的口头叙事话语比较结果表明:(1)在宏观结构层面上,是否使用终结性的话题评价测试是高低水平组之间存在的差异,这说明高水平学习者倾向注重话语的整体结构。(2)在微观结构层面上,和结尾部分相比,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表现更为明显:1)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均倾向于使用直入式的话题标识策略,说明无论“述人”还是“述事”这个策略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有效。2)高低水平组使用延缓式话题识别策略和隐性式话语识别策略的频次均不高,表明这两种策略的使用只是测试者的选择而已。3)高低水平在“话题说明”策略的选择上表现出高度一致,说明学习者选用“话题说明”策略是测试环境的产物,但该策略对于测试者进入话题发挥着其独有的话语功能。4)高水平学习者更擅长使用不同的评价性策略作为有效的收尾方法。本研究发现有如下启示: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结果部分验证了叙事性话语的一般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拓展了现有的相关理论,如故事语法等。在教学层面上,本研究为评价二语学习者的口头话语测试提供了可借鉴的考量方法,对推进中国英语口语教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