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观察,对中上胸椎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技术进行评价,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有效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取4具冷冻成人中上段胸椎标本(T1-T9)及相连的一段肋骨(长5-6cm),保留壁胸膜和肋间软组织,排除胸椎外伤、退变性疾病、肿瘤及脊柱畸形等。试验前将标本放于室温下自然解冻。在椎体的一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置入6.0×45 mm的螺钉,对侧按常规方法经椎弓根入路置入4.5×40 mm的螺钉,在WD2000电子式万能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每颗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通过生物力学比较来评价中上胸椎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的可行性。2临床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病例行中上胸椎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术,一共选择29例患者,男18例,女11例,其中脊柱侧弯7例、胸椎爆裂骨折5例、胸椎骨折脱位8例、胸椎结核4例、胸椎原发肿瘤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胸髓损伤伴T7半脱位1例、胸椎椎弓根固定术后1例。按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9例,B级3例,C级3例,D级6例,E级8例。通过测量手术前后脊柱Cobb氏角,观察术后内固定位置,行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来评价中上胸椎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生物力学评价:测量了68枚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其中椎弓根外入路螺钉36枚,椎弓根入路螺钉32枚。椎弓根外入路螺钉平均最大轴向拔出力为(798.32±64.34)N,椎弓根入路螺钉平均最大轴向拔出力为(800.21±106.33)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应用评价:在29例患者中共应用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螺钉176枚次,全部成功,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6-18个月,未见螺钉松动、拔出、断裂,未见矫正度明显丢失。结论:中上胸椎椎弓根外入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该术式螺钉的力学性能良好,具备临床可行性。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进钉点选择、进钉方向控制等技术操作也相对简便、可靠。该术式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特别是对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时椎弓根狭小、形态复杂而不适合椎弓根入路内固定的患者显示出优越性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