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既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而且这也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各高校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停留在实践形式上,对培养的成效缺乏评价和反馈;其培养途径多数依赖于心理咨询的诊断及指导,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方案。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有多种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去发现和总结,并有意识地去培养。例如,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学生课外生活和学习交流团体,都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这些群体活动中,大学生通过自我体验积累人际交往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汕头大学近年来开展了以学习交流为主的互助学习、以社会服务实践为主的公益课程和以社区生活为特色的住宿学院,本研究将聚焦这些群体活动,实证分析这些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以汕头大学38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杜安·博尔玛斯特等人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参与互助学习、公益课程和住宿学院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是否与不参加此三项活动的大学生存在差异,并具体分析不同群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差异。 论文的主要结论: 1.参与过三项活动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比未参与的要好,特别是参与过的男同学和理科生比未参与的男同学和理科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上表现更好。 2.参与过三项活动的大学生中,女生人际交往能力比男生的要好。 3.参与过三项活动的大学生中,文科生比理科生的要好。 4.参与越多的新培养途径,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就越显著。 同时,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发现,互助学习、公益课程和住宿学院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发现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而且由于性格和交往渠道限制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