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是一座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的城市。它是最早被记录下影像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放映电影的城市之一、最早有电影院的城市之一。民国时期,著名电影人洪深、孙瑜、崔嵬、严俊和黄氏兄妹等便与青岛渊源颇深,将他们的作品也选择在青岛拍摄或创作。从1934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先后有《同仇》《劫后桃花》《风云儿女》《浪淘沙》《到自然去》《黄海大盗》和《谍海雄风》七部电影在青岛取景或全程拍摄,记录下了珍贵的青岛影像和人文风貌。从此之后,青岛更是被誉为“天然摄影棚”。这一座曾经被称作“东方瑞士”的殖民城市,便开始不断吸引影视剧组进驻。在青岛的历史中,民国时期是特殊的一页——北洋时期的民国政府接管了一战结束后德日争夺下的青岛,将之从殖民城市变成了中华民国的特别市,这座散发着浓厚殖民特色的新兴城市与电影这一新事物一起蓬勃发展。尽管,青岛从电影在中国诞生之初到如今不断涌现杰出的电影人(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等)和与之相关的作品,可以说在中国电影历史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但是研究青岛与电影史的文章却极为稀少,基本鲜见于青岛本土的期刊报纸,学术论文更是几乎不见踪迹。研究中国电影所涉及的城市,基本被限定在上海、北京、重庆、长春等有大电影制片厂的城市,青岛——一个早期受电影人青睐和“天然摄影棚”的城市,一个最早接触电影,最早出现电影院线的城市,一个最早在外国殖民者镜头下出现的中国影像的城市,几乎被人忽略。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档案和与青岛相关电影人的自传(如孙瑜自传《银海泛舟—回忆我的一生》、王人美口述自传《我的成名与不幸》、吴永刚《我的探索和追求》)等的查阅、整理,重点分析了电影早期传入青岛城市的发展简况,追忆了民国时期著名电影人与青岛的情缘,对早期中国电影发展中青岛作为“天然摄影棚”的原因以及对选择在青岛拍摄的七部影片进行了较详尽的文化阐释。本文绪论部分对青岛与电影同时诞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一章重点介绍了青岛城市与电影的初期发展,分为电影带来的殖民记忆、民国时期的青岛殖民城市文化与电影和“双城”光影记忆:上海和青岛三个小节;第二章阐释了民国著名电影人张石川、洪深、孙瑜、崔嵬等与青岛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在青岛拍摄的《同仇》《劫后桃花》《风云儿女》《浪淘沙》《到自然去》《黄海大盗》和《谍海雄风》的档案资料及影像。对于民国时期的青岛城市、影人、影像的研究,可以作为青岛城市打造“影视之城”缘起的一个探析视角,对青岛今后的影视产业发展及中国电影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