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减”政策发布后,各校纷纷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教育阵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课后延时服务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课后延时服务,不同主体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对课后服务的研究,以B市城区几所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政策发布后,各校纷纷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教育阵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课后延时服务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课后延时服务,不同主体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对课后服务的研究,以B市城区几所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现状,探究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从主体认知、师资、费用、开展时间、组织方式、满意度、担忧、成效与期望等方面了解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课后延时服务缓解了家长接送孩子和作业辅导的负担,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后延时服务主体态度不积极,课后延时服务资源配备不到位,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教师任务繁重、回报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课后延时服务主体认知偏差,校外资源参与缺失,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被忽视,教师权益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论,从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社会五个层面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为“双减”背景下的课后延时服务研究提供参考,助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高质量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四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受益于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其中,贸易开放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尤为突出,当前我国贸易规模已然是世界第一。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市场边界,带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而劳动作为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之一,其市场也
当前船舶砰击规范中,通常把砰击压力当作静压力进行压力预报和船体板设计。而实际上砰击压力是一种沿船体表面移动的脉冲压力,充分考虑砰击压力的移动特性和脉冲动力特性进行砰击压力预报、结构响应预测和船体结构设计将更加准确、合理。本文开发了一种自动化落体砰击试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系列落体砰击试验,对砰击压力的移动特性(砰击压力移动过程中脉冲形状、砰击压力系数、持续时间和移动速度的变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进而
随着反舰导弹的快速发展,其隐蔽性、命中精度和毁伤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大型水面舰船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由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瞬间产生的高速破片能够对舰船内部重要设备和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大型舰船丧失作战能力甚至沉没,因此被动防护结构是保障舰船生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大型水面舰船利用其内部空间大的优势设置多舱室防护结构来防御反舰武器爆炸载荷,保护内部重要舱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大型水面舰船的
本文研究桥梁支座使用的氯丁橡胶材料的超弹性、黏弹性和黏超弹性本构模型,分析材料的热流变特性、预应变效应和Payne,建立黏弹性本构模型。利用黏弹性本构模型对支座的静、动态黏弹性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得到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蠕变、能耗等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相关思路。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概述如下。1.从橡胶材料的静态角度出发,对橡胶进行单轴拉伸、压缩和蠕变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理论分析对本构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利
大跨度索结构跨越体系在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工程中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缆索结构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受温度湿度变化等的影响,缆索易出现锈蚀情况,严重时会发生断索事故。碳纤维索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有效地解决传统钢索面临的困扰,然而碳纤维材料在实际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较少。采用轻质的碳纤维索代替传统钢索,将使得全桥结构更加轻柔,其抗风抗震等动力性能的变化尤未可知。为解决上述
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是实现船舶轻量化的必然举措。功能梯度材料因其具备材料属性在单方向或多方向上光滑、连续分布的特点,克服了传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分层和应力集中的问题,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如何建立功能梯度板的静、动力学分析模型,准确预报其弯曲、振动、屈曲特性,并系统性研究材料参数、几何参数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功能梯度板高阶剪切变形理论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交通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力,城镇化进程对交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进入新世纪,中国迈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发挥综合交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以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发展,有赖于对两者发展关系的准确把握。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二者互
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使得未来道路交通系统将由多种驾驶主体构成,且随着智能网联车渗透率增加,交通流演变特征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不同驾驶主体及其跟驰规则的存在导致混驾交通流与单一交通流在跟驰间距、行驶速度及状态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目前以自然人驾驶车辆为参照对象的智能网联车辆始终对前车状态敏感响应且缺乏与其他车辆动态交互,本文重新制定了混驾交通流中自然人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的跟驰规则及其动态交
随着我国“三深一土”战略的提出,交通、水利、矿产资源开采、工业废料及CO2地质封存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已迈向地下深部空间发展。深部岩体的赋存环境极其复杂,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面临“三高一扰动”的难题。深部岩体开挖后,硐壁围岩的应力集中常导致其弹性贮能的非均匀释放,从而引起突发性的岩爆灾害。目前在岩爆机理及其预测研究方面,尽管许多学者考虑了围岩应力路径对应变型岩爆的影响,但是普遍存在忽视应力场条件中
桩基础因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施工速度快和检测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结果不够准确,获得的基桩承载力检测数据与工程实际值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利用这些数据评估桩基础工程的可靠度以及整个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不但与工程实际不符,还有可能给工程结构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实际工程问题,本文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