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ODI)条件的日趋成熟,ODI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其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传导路径也已经初步显现。本文的目的是以先行大国美国、日本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论证ODI对母国产业升级的效应,提出有关ODI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本文的基本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阐明论文的写作背景、基本思路、创新点及写作难点;第二部分是对现有的关于产业升级和ODI对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的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以先行国家美、日为例,针对ODI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了路径分析,并做了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从目前中国ODI特点出发,对比美、日ODI对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的理论,阐明中国ODI的产业升级效应;第五部分提出结论与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对先行国家美、日ODI的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表明,ODI能带动国内产业的调整与升级。这一过程以ODI的不同主导动因依次进行,包括资源寻求型ODI,市场寻求型ODI,效率寻求型ODI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DI。四种动因驱动下的ODI投资作用不尽相同,资源寻求型ODI带动了采矿业等生产工业发展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以霍夫曼系数为指标的工业化的发展;市场寻求型ODI促进了加工组装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轻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工业的高加工度水平;效率寻求型ODI促使了三大产业中各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战略资产寻求型ODI促进了信息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与租赁行业、科学技术与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高技术化水平。基于美、目的行业数据分析,运用SUR回归和VAR模型结果显示,ODI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促进了以采矿业、加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轻工业的对外转移;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对于美国来说,ODI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日本国内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比较落后,传统产业转移后,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一定程度上ODI造成了日本90年代的“产业空心化”。中国作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体,在参考美、日等先行大国ODI对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的同时,必须考虑国内的具体经济特点。由于中国ODI时间较短,较多受政府干预影响,多种动因的ODI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基本同时存在,使我国在获取资源,寻求市场驱动的动因下,生产效率和获取战略资产的能力也在迅速增加。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工业发展初期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以及2000年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高技术化水平的增进,这几种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几乎同时存在,使产业升级呈跳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