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
在胚胎造血发育过程中造血微环境存在一系列变迁,先后经历了由卵黄囊(yolk sac,YS)、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orta gonad mesonephros,AGM)、胎肝(fetal liver,FL)到骨髓(bone marrow,BM)的迁移过程。在小鼠胚胎造血发育过程中,卵黄囊血岛是最早的造血位点,胚胎发育7.5(E7.5)天,胚外中胚层来源的内皮和造血细胞共同组成血岛,此时的造血细胞主要是原始红系细胞,并将此时的卵黄囊造血定义为“原始造血(primitive hematopoiesis)”,与之相对应的为“永久造血(definitive hematopoiesis)”。关于永久造血的发生位点目前还未明确,一般认为有两个,分别为AGM区和YS,前者在E10天生成造血干细胞(1,2)(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E11.5天后者也可生成HSC,但由于此时血循环已建立,因此不能排除卵黄囊的HSC来源于AGM。
卵黄囊原始造血为红系造血,历时短暂;之后的AGM区开始产生成体造血干细胞,而且此类细胞有多谱系分化潜能,但是,该区却未发现造血分化的痕迹,因此认为AGM区为生血而非造血位点。E11天,HSC通过比较完善的血液循环迁移至胎肝;E13天时,胎肝成为主要造血场所。胎肝造血干细胞相比YS和AGM区功能更趋完善,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另一方面,它可以向髓系和淋巴系分化,其中,胎肝造血微环境在造血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胎肝具有永久重建造血的功能,因此认为其为胚胎造血的重要组成部分(3,4)。
由既往研究发现,造血位点的迁移以及HSC增殖分化所涉及的调控基因众多,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MP、Runx1、Ras、Wnt3a、Cdx和Hox等,但是机制尚未明确。VEGF家族有6个成员:VEGF、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PLGF,研究最多的为VEGF和PLGF;VEGF受体家族有三个成员,分别为flk-1、flt-1以及flt-4,前两者主要与血管和造血发育相关,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抑制剂SU-5416,flt-4与淋巴管发育相关,非本课题研究要点。VEGF与受体flk-1和flt-1均可结合,而PLGF只与后者发生特异性结合,AKT是VEGF和PLGF信号通路中调控增殖的重要信号分子。曾有研究报道,将胚胎的VEGF或其受体基因敲除后可导致早期造血细胞发育缺陷;而骨髓造血受到抑制时,利用PLGF刺激flt-1表达上调可以使造血系统恢复功能。在造血干细胞表面既有flk-1的表达,亦有flt-1的表达,但是关于VEGF、PLGF如何通过相应受体调控胎肝造血干细胞(FL-H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研究却很少,而二者联合使用所起作用更是未曾发现报道。因此若能通过研究胎肝造血,并实现HSC的有效体外扩增,将为白血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
目的:
胚胎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增殖潜能,但是体外培养时仍然极易分化,因此,若能找到其增殖分化的有效调控因素,以实现高效、大量获得此类细胞,将有重要意义。VEGF与受体flk-1和flt-1均可结合,而PLGF只与后者发生特异性结合。研究发现,将胚胎的VEGF或其受体基因敲除后可导致早期造血细胞发育缺陷,从而引起胚胎死亡,因此推测VEGF是造血发育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而骨髓造血受到抑制时,利用PLGF刺激flt-1表达上调可以使造血系统恢复功能,故PLGF对造血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是机制均未明确。本研究主要观察VEGF以及PLGF激活受体启动信号通路后对FL-H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二者作用的差异以及联合使用时所产生的效应。
方法:
取E12天小鼠胚胎,利用其肝脏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细胞培养48小时后,通过MTT比色法观察VEGF、PLGF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胎肝造血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来检测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标志物Sca-1和CD34,分析VEGF、PLGF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干、祖细胞的支持和增殖作用,此外通过检测细胞周期来观察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上述实验分组相同,包括对照组(C组)、SU-5416组(S组)、VEGF组(V组)、PLGF组(P组)、“VEGF+PLGF”组(PV组)。通过CFU-GM(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观察SU-5416阻断VEGF后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分组如下:对照组(C组)、SU-5416组(S组)、VEGF组(V组)、“VEGF+SU-5416”组(VS组);观察SU-5416阻断PLGF后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分组如下:对照组(C组)、SU-5416组(S组)、PLGF组(P组)、“PLGF+SU-5416”组(PS组);观察VEGF和PLGF共同作用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分组如下:对照组(C组)、SU-5416组(S组)、VEGF组(V组)、PLGF组(P组)、“VEGF+PLGF”组(PV组)。计数时以肉眼可见的细胞团(含50个以上细胞)作为计数集落的标准,每组集落产量均为接种8万个细胞所得。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VEGF、PLGF对胎肝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调控是否通过AKT介导,分组如下:对照组(C组)、SU-5416组(S组)、VEGF组(V组)、PLGF组(P组)、“VEGF+PLGF”组(PV组)。
所有数据均用mean±SD表示,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集落产率如下:C组38.5±4.65,V组60±13.54,S组20.5±3.7,VS组19.75±4.5,两两比较,V组为S组的292%,V组为VS组的304%,VS组为S组的96.3%,经方差分析,V组与S、VS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VS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VEGF能够促进造血祖细胞得增殖,而且这个作用可被SU-5416阻断。SU-5416亦可阻断PLGF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如下:C组51.667±5.96,P组80.33±8.32,S组39.5±21.95,PS组46.33±11.31,两两比较后,P组为S组的203%,P组为PS组的173%,PS组为S组的117%,经方差分析,P组与S、PS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S组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VEGF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大于PLGF,但是二者联合使用却无协同效应,结果如下:C组35.9±4.27,V组5l±5.82,S组29.6±5.46,P组39.2±7.52,PV组39.1±5.06,两两比较发现,V组为P组的130%;V组为PV组的130%,P组为PV的102%,经方差分析,V组与P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V组与PV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组与P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所检测表面标志的结果如下:CD34阳性率分别为,C组1.97%,V组5.89%,S组2.08%,P组4.78%,PV组3.81%,两两比较,V组为S组的283%,P组为S组的229%,PV组为S组的183%;V组为P组的123%,V组为PV组的154%;P组为PV组的125%;
Sca-1阳性率如下,C组5.22%,V组2.25%,S组1.73%,P组4.67%,PV组5.76%,两两比较发现,V组为S组的130%,P组为S组的269%,PV组为S组的332%;P组为V组的207%;PV组为V组的256%,PV组为P组的123%。
处于S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C组7.03%,V组8.76%,S组8.38%,P组7.33%,PV组7.38%。各组差异并不明显。
通过MTT比色法分析VEGF和PLGF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胎肝造血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VEGF可促进胎肝造血细胞的增殖,结果如下:490nm处吸光度C组为0.427±0.101,V组为0.462±0.098,S组为0.398±0.141,P组为0.433±0.141,PV组为0.445±0.202,进行比较,V组为S组的118%,P组为S组的111%,PV组为S组的115%,经方差分析,V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Western-Blot结果进行灰度值分析,并将各组灰度值与S组相比,结果如下C组0.628,V组1.105,S组1,P组1.158,PV组0.428,其中V组为S组的110%,P组为S组的115%,PV组为S组的42%。
结论:VEGF和PLGF激活受体信号后均可促进造血细胞的体外存活和增殖分化。VEGF可促进胎肝造血祖细胞数量的扩增使CFU-GM的产率增加,并且此作用大于PLGF;PLGF则更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体外维持和扩增。VEGF与PLGF联合使用对胎肝造血祖细胞的扩增无协同效应;两者联合使用对FL-HSCs的自我更新具有协同作用。SU-5416通过阻断flk-1和flt-1后,能够有效抑制胎肝造血细胞的增殖。在VEGF和PLGF激活的通路中,AKT参于了对造血细胞增殖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