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以祛湿泄浊化瘀立法的加味茵芍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胰岛素抵抗、肝功能、肝脏病理形态及对内质网应激-胰岛素抵抗中的IRE1 α/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本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①造模及分组:将体重200g±20g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普通饲料饲养的正常组和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组予10%猪油+2%胆固醇+0.5%胆酸钠+5%蛋黄粉+普通饲料而成的高脂饲料喂养,时间为8周。8周后再将高脂饲料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易善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②治疗给药:第9周起易善复组和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易善复及加味茵芍散中药每天灌胃干预,连续灌胃6周。③指标检测: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液,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肝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剖杀后取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PCR检测IRE1α的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RE1α、JNK1蛋白和IRS1(Ser307)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有明显减少(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的肝湿重和肝指数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FFA、TC、TG、LDL-C、ALT、AST、TBIL、IBIL、DBIL 水平有所降低(P<0.05);HDL-C 水平升高(P<0.05);各治疗组之间:与易善复组比较,各剂量的中药治疗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FFA、TC、TG、LDL-C、ALT、AST、TBIL、DBIL水平均较低(P<0.05)。在各剂量的中药治疗组中,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 FFA、TC、TG、LDL-C、ALT、AST、TBIL、IBIL、DBIL 水平比较,其降低程度更大(P<0.05)。3.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脂滴累积面积均显著减少(P<0.05);在治疗组之间,中药各剂量治疗组中脂滴累积面积与易善复组相比较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的脂滴累计面积呈递增趋势(P<0.05)。4.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IRE1α的mRNA的表达水平、IRE1α、JNK1蛋白和IRS1(Ser307)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与易善复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的IRE1α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的IRE1α的mRNA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IRE1α、JNK1蛋白和IRS1(Ser307)的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幅度较高,与其余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以祛湿泄浊化瘀法组方的加味茵芍散可调节NAFLD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液中的FFA、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并可通过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抑制胰岛素抵抗,改善脂类物质在肝组织的过度蓄积。2.以祛湿泄浊化瘀法组方的加味茵芍散可改善NAFLD大鼠的肝功能,减少血中ALT、AST、TBIL、IBIL、DBIL的浓度,从而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延缓肝损伤进展。3.以祛湿泄浊化瘀法组方的加味茵芍散可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胰岛素抵抗中的IRE1α/JNK信号通路抑制IRE1α的mRNA的表达水平、IRE1α、JNK1蛋白和IRS1(Ser307)的磷酸化表达水平,从而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程度。4.以祛湿泄浊化瘀法组方的加味茵芍散治疗NAFLD的疗效优于西药易善复,且中药治疗效果以中药高剂量效果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