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大鼠模型(CPTP),并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或开放剂吡那地尔对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探讨KATP通道在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1. 建立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评价行为学变化雄性SD大鼠,体重250g~350g,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5只。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机控通气,右侧胸部四五肋间做一小切口,用撑开器将两肋骨撑开8mm,牵引1小时,建立开胸手术模型。假手术组仅做胸膜切开而不行肋骨牵引。在术前1天、术后1天、5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测量体重及对机械刺激和冷丙酮刺激的反应。
2. 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或开放剂吡那地尔对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开胸、肋骨撑开手术后,经过评估出现异常性疼痛的大鼠于术后第14天行鞘内置管,鞘内置管后5天未见神经损伤的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工脑脊液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格列本脲组、吡那地尔组。置管后第5天开始第一次给药,间隔一天再给药一次,共三次;各组大鼠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分别测定机械痛和观察对冷丙酮实验的反应,并将最大可能效应百分比进行比较。
结果:
1. 与术前基础值比较,行开胸手术并行肋骨牵引组的10只大鼠中有8只在术后第5天出现明显的机械和冷刺激的异常性疼痛(P<0.05),且疼痛持久;而假手术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蛛网膜下腔注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或开放剂吡那地尔后各个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机械痛刺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冷丙酮实验结果:空白对照组与10[%]DMSO组给药处理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吡那地尔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明显降低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P<0.05),格列本脲组、人工脑脊液组给药后均能明显增强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P<0.05)。与人工脑脊液比较,吡那地尔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也明显降低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P<0.05),格列本脲组可以增强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P<0.05)。
结论:
1. 改进的肋骨牵引方法建立的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疼痛可靠、持久,可以为研究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提供理想的临床模型。
2. 蛛网膜下腔应用 50μg格列本脲或10μg吡那地尔对开胸术后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蛛网膜下腔用10μg吡那地尔可以明显降低大鼠开胸手术后慢性疼痛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蛛网膜下腔用50μg格列本脲可以增强对冷丙酮刺激的反应。
3.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