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原子掺杂2D h-BN储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绿色、清洁、无污染、损耗低的能源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当世界发生第一次能源危机时,氢经济就描绘出了未来氢气取代石油成为支撑全球经济的主要能源,高效且安全的储存和使用氢气已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单层二维六方氮化硼(2D h-BN)与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非常相似,是一种排列在蜂窝状晶格中的单层二维纳米结构,作为载体可以用于催化、氧化、加氢等反应中。由于氢分子尺寸极小,会与二维材料表面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储氢的效果。本课题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本征2D h-BN以及过渡金属原子(TM=V、Cr、Mn、Fe、Co)掺杂的2D h-BN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能带及态密度和形成能进行计算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在本征2D h-BN和掺杂后体系表面吸附不同数量的H原子,计算掺杂后体系的吸附能,从而得到最稳定的组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征2D h-BN及其储氢性能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的赝势方法,采用CASTEP模块,对2D h-BN进行结构优化和电子性质的计算,并在其表面进行单原子吸附,得出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硼顶位。增大吸附氢原子数量,可以看出吸附能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当吸附的H原子数目越多,吸附能越低,吸附体系越稳定。当吸附到6个H原子时吸附能为2.136e V,由此说明本征2D h-BN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二维纳米储氢材料,表面也可以实现单面高密度储氢。(2)过渡原子吸附掺杂2D h-BN的电子结构分析在本征2D h-BN表面吸附单个过渡原子(TM=V、Cr、Mn、Fe、Co),计算中采取交换关联势中的Grimme扩散修正方法,并考虑电子自旋,由于在本征2D h-BN能隙中引入占据态,导致吸附后体系能隙显著减小,过渡原子的3d轨道电子会和N原子的2p轨道电子产生杂化作用,电子的杂化也会使体系产生磁性。由此可见,整个体系的磁性主要来源于各个过渡原子的掺杂。经形成能计算得到Cr原子掺杂体系形成能最大,Co原子掺杂体系形成能最小,分别为-0.258e V、-0.724e V。因此,当吸附密度相同时,掺杂不同的过渡原子,Co原子掺杂体系最为稳定。(3)研究掺杂体系对单个H原子的吸附特性进行单个H原子在2D h-BN表面的吸附团聚状态、电子结构、电子转移,以及吸附能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各掺杂体系吸附单个H原子的能带、态密度、布局数、电荷密度等可以看出各掺杂体系在吸附单个H原子后H原子与过渡原子之间具有电子云交汇并且产生方向上的极化,BN-Fe-1h体系和BN-Co-1h体系中过渡原子与H原子之间键长相对减小较多,再通过吸附能的计算得出BN-Fe-1h体系和BN-Fe-1h体系吸附能相对更低,分别为-0.53434e V、-0.50478e V。吸附能越低说明吸附体系越稳定,因此,最稳定的是BN-Fe-1h体系和BN-Co-1h体系。(4)研究掺杂体系对多个H原子的吸附特性采用基于平面波赝势方法的CASTEP软件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5种过渡原子掺杂体系表面吸附多个H原子的稳定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与本征2D h-BN吸附多个H原子做对比,各掺杂体系吸附多个H原子吸附能普遍降低,通过吸附能的计算得出BN-Co体系吸附多个H原子能量相对最低,也最稳定,当吸附到6个H原子时,吸附能为-0.415e V。因此得出当吸附多个H原子时最合适的吸附体系为BN-Co掺杂体系。该研究可以为二维材料储氢提供一个研究方向,为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LHDPs)的发现为寻找空气稳定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其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远低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变工程和压力调控是两种调控材料性能的常用方法,细致分析应变和压力下钙钛矿的基本物理特性对于调控LHDPs太阳能电池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Cs_2AgInX_6(X=Cl,Br,I)和Cs_2AgBiX_6(X=Cl,Br,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是其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等功效,在食品、保健品及日用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土是我国的主要耕作土壤,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4。土壤表面带有电荷是土壤具有丰富化学行为的本质原因,表面电荷主要来源于粒径小于2 μm的胶
论文通过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地震资料、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岩溶储层发育的储层特征、构造背景、流体
近年来,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由于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质(NOM)广泛地存在于地表(土壤、水
随着工业活动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重金属的积累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其中含铬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有机体造成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铬离子在水体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Cr(VI)和Cr(III),其中,Cr(VI)毒性极强,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点,在Cr(VI)离子的净化去除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在之前的研究中,热电材料BiCuSeO有望用于573-923 K宽温度范围的热电能源材料中,热电材料SnSe被期待用于半导体芯片、红外光电设备中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等,但在理
小麦(Tr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产量的增长低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因此提高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成为改善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在田间限制提高小麦等谷类作物辐射利用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强光引起的光抑制或者光氧化胁迫,导致过早衰老,从而造成小麦等谷类作物的产量损失。但是强光诱导衰老的直接证据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拟将两个冬小麦品种小偃54(耐强光型)和京411(强光敏
工程结构动力分析方法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结构动力分析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不仅结构外部激励具有非平稳性和随机性,而且结构本身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复杂性。例如,土木工程研究者一般用随机过程描述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其中,前者具有较强的时间-频率联合(时域和频域)非平稳性;混凝土结构形式复杂且其材料属性无法精确控制,导致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往往会进入复杂的非线性受力状态。因此,研究非线性结构系统
剪切型破坏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破坏情况,特别在湿热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突出。传统的室内试验很难准确从细观层次分析其破坏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则可从细观结构研究其破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