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众文化中现代人格的建设问题。文章认为,文化建设最终是人的建设。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本文从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内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现象入手,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在逻辑构成的分析,认为大众文化提升中有着人格建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1.人格与大众文化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顺应着环境的熏陶和文化的浸染,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大众文化是以市场规律运作大批量生产的旨在使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文化产品。大众在消费大众文化时,具有应对性的、消极的特征。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愉快也是短暂的、贫乏的、非生产性的。这样,它趋向于造就了一种消费的、享乐型的人格,而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成长型人格。所以说,大众文化繁荣背后潜伏着一场人格建设的危机。 2.当代文化的平民化倾向 (1) 平民化倾向凸现 本部分采取列举的方法,分别在文学领域、影视文化领域做以观之。这种平民化倾向,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其发展动力来自于日常生活旺盛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内在诉求;具有熨贴大众心灵、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张扬人性、建设美好人格的重大意义。 (2) 大众与平民 此部分通过对于“大众”、“平民”的界定与分析,重点论及了城市平民的文化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出随着城市平民参与文化建设意识的增强,大众文化有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可能。 3.扬弃大众文化,实现人格塑造 现实的人格形态不是乌托邦式的虚构,它是只能孕育、成长、定型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给社会提供了一个远比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形态更优化的、更有利于美好人格成长、维系的温床。大众文化时代为人格的自我塑造提供了一个平台。本部分包括如下三点: (1) 大众文化时代的人格自觉; (2) 休闲审美中的美好人格; (3)大众文化中的人格塑造。 4.提升大众文化,促进人格建设 (1)批判大众文化; (2)提升大众文化; (3)新兴中产阶级与大众大众文化内在逻辑构成中包括大众和大众文化的制作者—新兴中产阶级,此部分中论述了这两者在自我人格提升中所做的努力文化选择或者说文化重建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化行为,它的首要含义在于选择主体—人自身的重建间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整合和提升,我国的文化建设能有一个新局面,人格建设也能有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