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依托天然赋予的自然资源和国家优惠政策在短期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拉作用,但很多资源型城市和地区过分依赖资源开采,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未能及时规划和培育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这些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受到了极大威胁,资源开采难度逐渐加大、生产成本不断升高、资源储备趋向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就业压力增大、城市竞争力持续下滑等种种制约因素开始凸显,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极大困难。因此,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必须寻求转型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核心问题是主导产业的再选择与更新。因此,正确选择并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战略转型的根本。宜章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县域城市,本文以宜章县主导产业选择为研究问题,以宜章县工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归纳出资源型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三种主要模式:现状筛选、主动培育、被动型完全替代,并重点研究现状筛选模式下资源型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步骤,进一步构建以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创新、比较优势、经济社会效益及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的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宜章县现有的17个工业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现状筛选模式下的主导产业。再次,为弥补现状筛选模式的不足,进一步从主动培育模式角度出发,定性分析探讨得出主动培育模式下的主导产业。第三,综合现状筛选模式下定量分析结果与主动培育模式下定性分析结果,得出宜章县主导产业体系:第一层级的主导产业为现状筛选模式下定量分析结果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898);第二层级的主导产业为现状筛选模式下定量分析结果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0.29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25)以及主动培育模式下定性分析结果中的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第三层级的主导产业为主动培育模式下定性分析结果中的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文章最后,针对所选定的主导产业体系,选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898)这一主导产业为代表,通过VAR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来分析所选定的主导产业对三次产业带来的带动效应,以验证主导产业选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进一步结合宜章县情,给出主导产业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