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之间的冲突十分频繁,这是他们学习同伴交往的一个自然历程。处理好孩子们这些看似细小、微不足道的冲突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行为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本研究探讨了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辅之以量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两个中班的四位幼儿教师和两位保育员老师。收集资料的时间从2007年9月10号至2007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非参与式观察、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等。
研究主要遵循三条主线:第一,通过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察资料,总结教师的教育行为。第二,通过访谈归纳出教师的观念以及教师自认为影响同伴冲突中教育行为的因素等。第三,通过对观察资料和访谈资料的对比,分析教师观念、教师自认为的影响因素与教育行为存的不一致。
根据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行为表现形式,可以将其行为分为五种类型:粗暴对待、权威仲裁、单纯制止、帮助幼儿解决和消极回应(未介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比例较大,保育员老师相对于其他教师更易于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不同背景、不同类型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育行为存在差异;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存在差异。同时,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存在程序化、单纯抑制冲突、过分强调常规、有失规范和情绪性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情绪、幼儿园课程结构、幼儿的情绪、幼儿的人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