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及其与药剂联合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对野生动物、人类和农业经济造成损失。红火蚁防治中的化学农药(毒饵和接触性杀虫剂)易导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红火蚁的防治需要整合多种如生物防治、生物性农药等方式共同防治红火蚁。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一种广泛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具有寄主专一特性、寄主范围广、对人畜安全等优点。为了筛选控制红火蚁的优势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及能与此线虫联合使用的药剂,本文对四种昆虫病原线虫分别与一种低毒农药、两种生物农药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室内生测试验法,在1×10~4 IJs/ml浓度下,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N,长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X-7,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iophora H06 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五个虫态(卵、幼虫、蛹、工蚁、生殖蚁)的死亡率。结果表明,这4种线虫在24小时内对红火蚁卵的致死率都达到了80%以上,且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及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卵的致死率达到了100%;对红火蚁幼虫的致死率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达到了80%以上;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对红火蚁蛹的校正死亡率100%,97%和84%。但是,在1×10~4 IJs/ml浓度下,单独使用单种线虫对红火蚁工蚁、生殖蚁的致死效果都不理想。2.单种线虫单独使用处理红火蚁工蚁,结果表明,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与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在较高浓度4×10~4 IJs/ml下,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从第五天开始显著高于其它的处理。与其它三种线虫相比,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率都最高,在4×10~4 IJs/ml最高浓度下,第10天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率达58%。因此我们筛选出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对红火蚁工蚁进行进一步研究。3.测定了优势线虫品系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7种浓度处理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当浓度高于4×10~4 IJs/ml时,红火蚁工蚁校正死亡率增长减慢。同时测定了工蚁的存在对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蚁的存在会增加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对红火蚁卵、幼虫、蛹的致死率。并且工蚁的数量越多,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对红火蚁卵、幼虫、蛹的致死率越高。4.明确了1种对环境低毒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2种生物农药(苦参碱,绿僵菌)对线虫的存活率不产生影响。然后测定了这些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试验筛选的最高浓度,苦参碱(6.66μg/ml)、高效氯氰菊酯(0.117μg/ml)、绿僵菌(10×10~6 spore/ml)对红火蚁工蚁都不具有较高的致死作用(<66%)。5.测定了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分别与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绿僵菌不同浓度对红火蚁工蚁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与苦参碱(6.66μg/ml)混合使用后,防治效果是单独使用苦参碱和线虫的1.65倍,1.39倍,表现出增效作用;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与高效氯氰菊酯(0.117μg/ml)混合后,防治效果是单独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和线虫的1.81倍,1.37倍,表现出增效作用;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与绿僵菌(10×10~6 spore/ml)混用后,防治效果是单独使用绿僵菌和线虫的1.36倍,1.58倍,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以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与绿僵菌(10×10~6 spore/ml)混用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
其他文献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身载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马拉默德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展现了的独特犹太性,因此被文学评论家们赋予了“最具犹太性”作家的美誉。一直以来,他对犹太民族的命运十分关心。在他看来,把民族的犹太性写进自己作品之中不仅能让更多读者了解这个特殊的民族,同时也是对自己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种传承。《修配工》(1966)为马拉默德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俄国犹太人雅科夫·博克被俄
扩张结构问题是一个著名的公开问题,将其具体到Hopf代数上,得到(H-C)扩张结构问题.Agore和Militaru解决了附加条件的(H-C)扩张结构问题,即限制的(H-C)扩张结构问题.独异Hom-H
以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为材料,通过掺杂Fe Cl3·6H2O、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铁复合膜(CS-PVA-Fe)和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复合膜(CS-PVA-PEI),并研究了对
目的1.探究复春散1号浸浴/浸泡对MRSA创面的杀菌效果。2.研究复春散1号联合利福平对体外培养MRSA及其生物膜的联合杀菌效果。方法1:根据纳入标椎将解放军第九四〇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MRSA感染的慢性创面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7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创面行复春散1号浸浴,对照组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浸浴水温38℃—42℃,浸浴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该类淋巴瘤最具异质性,与同为B细胞来源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在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面有重叠,这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OCT2和BOB.1属于B细胞的共同转录因子,在B细胞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正常
某市高新区标志性建筑,工程建设起点高,要求严,工期紧。鉴于该项目的功能重要性、结构复杂性和工期紧迫的特点,同时响应国家对于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号召,在项目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用较为先进的框支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技术。本文旨在通过框支型钢混凝土梁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实践,探索和总结建筑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经验,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推广建筑新工艺、新技术实际应用,以适应建筑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带
桉树林杂草与桉树争夺养分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筛选出对桉树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然后与肥料混用,研究适于桉树茎杆喷施的药肥,解决杂草与桉树争肥的问题。通过对桉树林杂
本论文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经调查统计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共有75种,隶属于4个亚科
木槿属(Hibiscus),锦葵科(Malvacae)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是木槿属植物起源地之一,并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目前我国关于木槿属植物的研究不多,收集木槿属植
近年来,病毒学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由于生物技术的创新,从了解生物细胞最初的形态学和基本特性,到分析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人们对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