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经常项目持续顺差,顺差规模从1994年的69.1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2532.7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从1994年的1.4%上升到了2006年的7.3%。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成为美国等欧美国家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这在国际上引发了欧美等国的强烈不满。对于我国本身而言,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国于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要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十一五规划”中也再次明确,将外贸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对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调整提供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研究我国经常项目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出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是一种不平衡状态,并在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测算出我国经常项目偏离均衡的程度。根据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以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重要内容——中美贸易失衡为例,归纳总结出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具体表现。随后,本文运用储蓄投资余额分析法,在分析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形成过程中,找到我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指出调节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对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措施。论文共包含六章。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2章中国经常项目发展历程和总体特征分析。根据1982年至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数据,中国经常项目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顺差减少、总体逆差、总体顺差、顺差迅速扩大等四个阶段。在这25年中,中国经常项目显示出持续顺差的总体特征,其各个子项目的特征为:第一,货物贸易顺差决定了经常项目顺差;第二,服务贸易规模偏小,逆差规模不足以改变经常项目顺差趋势;第三,收益项目出现了由长期逆差转为顺差的新变化;第四,经常转移项目持续顺差,我国是净接受转移国。第3章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实证检验和测定。本章首先从跨时贸易的角度去尝试定义经常项目不平衡,并利用经常项目跨时分析法,通过经常项目的现值模型对中国1994年至2005年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从跨时分析所得出的经常项目估计值和实际经常项目值之间存在较大幅度的偏离,因此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是一种不平衡状态。之后,本章使用IMF的宏观经济平衡法,尝试测算经常项目不平衡的程度。在宏观经济平衡法中,经常项目不平衡问题被纳入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范畴,均衡的经常项目被定义为基础的经常项目余额等于目标资本项目余额时的经常项目值,由此出发可以找到经常项目偏离均衡的程度。虽然IMF宏观经济平衡法的最终结果是估计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的程度,但是这一方法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从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事实,还能够测算出我国各年度经常项目偏离中期均衡水平的程度。根据测算, 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偏离其中期均衡水平的程度为GDP的4.99%,同时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低估6.29%。第4章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具体表现。本章首先指出中美贸易失衡是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重要内容,继而从统计因素、经济因素、人为因素去探讨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是:(1)美国是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赢家;(2)美国利用贸易摩擦获得更多的利益。根据对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及实质的分析,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1)中国在对外提供廉价产品的同时对外输出廉价的资金;(2)中国的出口退税实际上是对外国消费者的间接补贴,同时还加大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3)中国在贸易盈余中不利的分配格局;(4)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处于被动局面;(5)中国在美元针对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货币贬值时陷入困境。第5章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形成过程及调节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必要性分析。本章运用储蓄投资余额分析法,结合中国最典型的资源禀赋特征——二元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无限供给,阐述了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形成过程:(1)在引入市场价格机制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使劳动力密集产品供求偏差逐渐扩大,最终带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恶化;(2)面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能过剩,只有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来吸纳国内需求无法消化的过剩产能;(3)在我国投资环境逐步恶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弥补国内投资不足。由于政府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并不能改变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这样,迅速增加的投资,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国内供需矛盾继续扩大,仍需依靠经常项目来吸收我国过剩的产能,经常项目顺差随之扩大;(4)随着政府对投资的干预,外国资本的进入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企业利润进一步提高。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并继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利润继续转化为投资,上述经常项目顺差产生的过程将不断循环,经常项目将持续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引致经常项目不平衡。这一形成过程,揭示出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收入分配失衡。在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形成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依赖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有必要调节我国经常项目的不平衡,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6章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调节措施: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视角。本章从国民储蓄的角度出发,验证了自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现象。这一失衡也是导致我国消费低迷、经常项目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章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视角,提出调节农村、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调节企业、政府、居民间的收入分配;调节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的措施,以从根本上调节经常项目不平衡。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通过经常项目的跨时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1994年至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是一种不平衡状态;第二,本文首次尝试运用IMF的宏观经济平衡法,来测算中国经常项目偏离其中期均衡水平的程度。第三,本文运用储蓄投资余额分析法,从我国最典型的资源禀赋特征——二元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无限供给出发,分析了我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形成过程,揭示出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是我国经常项目不平衡形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