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石。他们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维度出发,探寻其变化发展的趋势;从结构主义的视角探索城乡关系的发展变革,揭示出城乡融合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肯定了城乡分离与对立的时代意义,还从制度、人学精神和资本原则三个层面对资本主义城乡关系提出了批判,前瞻性的预见了城乡融合实现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从城乡发展的有机体层面,提出城乡融合实现的三个前提条件和动力机制,即物质前提: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前提:革新生产方式;主体前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外,他们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将其看作是城乡关系变迁的根本动因,而社会分工则直接促进了城乡关系的演进。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的理论内容极其丰富、哲学内涵十分精深,为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内涵解读,在新旧城镇化的对比中总结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目标指向。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表现在:城镇化率的提高;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城镇主体形态的建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困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层面、生产力层面、社会和自然环境层面的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际,从制度、发展动力、文化、社会、自然五个方面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困境的全面探析。在原因探析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为依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城镇化实践的目标指向,不断拓宽和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生产力层面的保障;通过社会各主体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提高,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主体层面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