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engu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发光材料在平板显示、绿色照明、光通讯及激光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稀土氧化物是优良的发光基质材料;而且,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无掺杂的基质材料降低表面缺陷,对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氧化物发光材料以及表面包覆基质的发光材料。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1.采用均相沉淀法成功的合成出均匀球形的Gd2O3:Eu3+发光材料和不同壳层厚度的Gd2O3:Eu3+@Y2O3核-壳结构的发光材料,重点研究了Gd2O3:Eu3+表面包覆不同厚度的基质Y203后对发光性的影响,发现当核层与壳层的厚度比R=4:1时的发光强度比未包覆的Gd2O3:Eu3+增强,认为核-壳型样品降低了纳米Gd2O3:Eu3+表面效应给发光强度带来的负面影响。2.采用均相沉淀法成功的合成出了不同Eu3+掺杂浓度的球形Y2O3:Eu3+发光材料和不同掺杂浓度的Y203:Eu3+@Gd203核壳结构发光材料。荧光光谱表明:Y2O3:Eu3+球形颗粒的表面包覆基质Gd2O3后,发光强度比未包覆的Y2O3:Eu3+增强,核壳结构粒子和单一粒子发光强度的差别与Eu3+离子的猝灭浓度有关。3.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球形的YVO4:Eu3+发光材料,并用该法在其表面包覆基质材料GdVO4,形成核壳结构的YVO4:Eu3+@GdVO4发光材料。荧光光谱表明,YVO4:Eu3+表面包覆GdVO4之后,发射光强度比未包覆的YVO4:Eu3+曾强。4.(1)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表面光滑的GdVO4:Eu3+粒子以及核壳结构的GdVO4:Eu3+@GdVO4发光材料。包覆前直径约310nm,包覆层厚度约45nm左右。(2)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三明治结构的GdVO4:Eu3+以及核壳结构的GdVO4:Eu3+ @YVO4发光材料,包覆前直径约310nm,厚度约110nm左右。包覆层厚度为10nm。荧光光谱表明:以上两种方法制备出的核壳结构的GdVO4:Eu3+@LnVO4 (Ln=Gd,Y)发光强度比未包覆的增强。
其他文献
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光学、热学、电磁学等性质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贵金属纳米颗粒一直是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金银纳米颗粒比色分析简单易行
学位
噻咯具有特殊的σ*-π*共轭,所以相对于其它五元杂环体系来说具有较低的LUMO(最低未占轨道)能级,使得噻咯及其并环类衍生物具备优异的电子亲合势,有利于电子的注入和传输。噻咯及其衍生物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材料中。本论文合成了一种新型苯并二噻咯功能单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并二噻咯的新型荧光小分子和D-A型共轭聚合物,进而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表
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类燃料电池。如果能在生物燃料电池上安装“智能开关”,使其能按具体要求,可逆地、迅速地提供/切断电
化学电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储能/供能装置,是综合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在新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高性能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