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1年日本科学家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对纳米管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碳纳米管在电学、光学和力学等方面有着奇异的特性,可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分子电子学,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非线性光学(NLOs)等领域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纳米环状体系可以看成是合成碳纳米管的最小子单元,与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本论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系列纳米环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运用DFT计算并苯纳米环([n]CA)、联苯纳米环([n]CPP)、扶手椅纳米环([n]CPA)及其BN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性质,讨论不同碳纳米环的电子结构和芳香性及BN取代对性质的影响。计算表明,[n]CA纳米环的能隙随着苯单元的增加,能隙出现交替性的减小,这与经典量子化学禁阻效应相一致,相反,在[n]CPP和[n]CPA纳米环中,随着苯单元数的增加,能隙逐渐增大。BN取代,使三种纳米环的能隙明显增大,极大地改变了纳米环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进而影响了纳米环的电子结构。垂直电离势(VIP)和垂直电子亲合势(VEA)的计算表明,六种纳米环体系的VIP值相对较大,可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核独立位移(NICS)计算表明,几种纳米环都呈芳香性,碳纳米环的NICS值明显小于BN纳米环的值,这主要是由于BN电子密度的定域分布所致。(2)采用TDDFT方法系统探讨了纳米环体系的电子吸收光谱性质。以已有实验值的[9]CPP纳米环为基准,测试多种泛函对电子光谱的影响,筛选采用TD-PBE0/6-31G(d,p)方法对[n]CA、[n]CPP、[n]CPA及BN衍生物进行电子光谱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三类碳纳米环及衍生物中,随着苯单元数的增加,吸收光谱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并且最大吸收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在[n]CA和[n]CPP体系中,光谱的分布与环数的奇偶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n]CA纳米环体系,偶数环的吸收强度约为奇数环的吸收强度的二倍。与此不同的是,[n]CA-BN和[n]CPP-BN体系中,光谱的分布只与环的尺寸大小有关,而与奇偶性没有密切关系。在[n]CPA及[n]CPA-BN纳米环中,吸收光谱都随着纳米环单元数的增加,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明显增大。(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PBE0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比研究并六苯纳米环[6]CA及BN取代纳米环[6]CA-BN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探讨锂离子掺杂对不同体系的芳香性、前线分子轨道、电子吸收光谱及传输性质的影响。通过电离势、亲合势及重组能的计算,预测纳米环体系得失电子的能力及传输性能。结果表明,[6]CA的能隙很小,BN取代后,能隙明显增大。锂离子掺杂到两种纳米环中,在不明显改变前线分子轨道分布的前提下,几乎同步降低了HOMO,LUMO能级。锂离子掺杂使载流子传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电子吸收光谱拟合发现,BN取代使吸收光谱很大程度蓝移,吸收强度明显减小。而锂离子掺杂对光谱的强度及吸收范围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