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形成了。作为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网络流行语要么和社会现象及社会事件相契合,要么和人们的集体情绪或大众心理相关联,因此,它们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影响力。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及广泛扩散,不仅是一种传播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笔者意图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透视当前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层次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让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所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首先从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入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动力。互联网这一开放的平台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建构了一个“公共空间”,全民参与造就了网络流行语的广度,意见整合则形成了网络流行语的深度。除此之外,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还离不开大众的推波助澜。网络流行语是被大众创造并传播开来的,人们本着对社会现实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或者是追新求异的娱乐和消遣心理,把网络流行语当作宣泄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渠道,因此,网络流行语也成了社会心态的一种镜像。其次,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来源于其语言符号及符号所承载的意义。网络流行语在其符号传播过程中,与某些特定社会事件相联系,往往会脱离其原有的意义,产生新的所指。网络流行语意指的动态性体现为其意义的“建构”、“变化”、“消解”或“强化”,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符号传播,便可发现网络流行语符号意义的推陈出新,其主要根源在于传者与受众之间编码与解码的冲突。在网络语境中,受众对传者或协商、或抵制的解码方式导致网络流行语具有多种含义,赋予网络流行语以新的意指。此外,网络流行语的符号意义不仅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特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符号系统,它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实践中,人们常常使用隐喻或戏仿的手法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正因如此,网络流行语为人们带来了话语的狂欢,使网民话语的互动性和公共性得以增强。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狂欢的背后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在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借用费斯克的文化快感理论,受众具有主动性,他们具有生产意义的能力,大众正是通过“逃避”和“对抗”来生产意义和快感。在这层意义上,网络流行语拓宽了亚文化的传播空间,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新生事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但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着不成熟、不稳定的一面。网络流行语会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冲击,并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偏激或迷惘的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鉴于此,我们应该对网络流行语加以规范和引导,政府要做好“管理者”,媒体要当好“把关人”,网民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共同为建设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网络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