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公共服务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重点;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制度改革,正在推动着公共服务设施向社区模式转变;国家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开展“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伴随着家庭核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愈加明显,社区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商品房的开发,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保障性住房为辅的住房供应体系,而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形成,产生了人户分离、居住空间分异和设施管理主体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地域空问日益明显的分层,给我国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出新的要求。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看,小城市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小城市社区的建设,但从实施情况看,无论是居民结构、社区类型还是资金、队伍、基础设施方面,都比大城市社区有着更为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进行配置。借鉴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同时充分结合自身特色才是小城市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小城市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差异,二是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差异性配置。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同时也带来城市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居民构成上的差异,使得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呈现差异化。从社区结构上,小城市社区有单位型社区、新建商品房社区、早期商品房社区和村改居社区四种类型,多种差异的叠加和商品住区定位的过滤作用使得居民阶层化的同时形成了居住空间的分异,继而表现出对社区配套的需求层次也存在差异。本论文以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东平县典型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案例,首先对典型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典型社区的现状配置规模、项目指标,然后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居民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及社区类型等因素入手,研究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差异。通过综合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需求差异和典型社区设施配置项目的现状,对典型社区中必配设施,选配设施和急需配建、扩建的设施项目类型提出建议;然后以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中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为标准,与典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配置规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适合本社区居民需求的配置指标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优化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并促进社区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使用价值,以期为东平县社区建设提供指导,为其他小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为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