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严州淳安方逢辰(1221-1291),淳祐十年(1250)中进士第一,累官至国史编修兼侍读,迁吏部侍郎。宋亡后,隐居于石峡书院授徒讲学,元世祖屡召,皆不赴。现有《蛟峰文集》《名物蒙求》存世。方逢辰为官正直清廉、忧国忧民,诗歌、散文充满刚正豪健之气。论文从方逢辰的生平和作品两方面展开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方逢辰的家世、交游及著述进行考述。首先,通过墓志铭、家谱及地方志梳理出方逢辰家族世系;其次,考察方逢辰的著述情况;最后,结合其作品考察了逢辰的交游圈,将其交游对象分为朝廷老臣,同辈、晚辈两大类,分别进行考察,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仅有政治来往而且有文学碰撞。第二章主要论述方逢辰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征。方逢辰诗歌数量虽少,但题材丰富,文章将其诗歌按题材分为题壁诗、交往诗、寓言诗以及咏物诗四大类。方逢辰诗歌众体兼备,尤长于七律,其七律往往对仗工稳,属对精切,其诗歌又善于征引典故,尤其擅长征引名臣将相、隐逸人士、魏晋风流人士三类历史人物典故丰富诗歌内容。第三章主要论述方逢辰散文内容及艺术风格。方逢辰散文可分为政论文、杂记文、传状碑志文,对此进行分类考索,从而探究不同题材散文反映的思想内容。方逢辰自身独立的人格、儒家政治立场以及宗“朱子”的理学家身份,使其具有“致君泽民”的忧患意识,其政论散文辞直义畅,如同“秋霜烈日”,文风豪健,具有凛然正气;其写景记事的杂记文往往“挺拔”与“清奇”兼具,语言优美、意境清幽,“奇挺秀拔”、浓淡皆宜。第四章主要讨论方逢辰的学术和思想。方逢辰著述将古代“经典”与南宋社会政治结合,进而引“易”论政,不仅是出于对易学的热爱,亦是南宋易学思潮下的产物。同时,从其“正人心”“稳固国家大防”“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目的论与“积习”“格物致知”之教育方法论可一探方逢辰教育观。此外,他“吟咏性情之正”“反对苦吟”等诗学观正是南宋理学思潮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