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自从进入我国的审计市场以来,收费高昂却有很强的竞争力,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其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品牌声誉。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与“四大”相抗衡,往往通过合并或者吸收其他事务所来扩大规模,以此来提高市场份额。总体看来,国内事务所总的收入增加了,但人均审计收入仅为“四大”的几分之一。这说明仅仅靠规模的扩张并不能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事务所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可以通过培育自身的行业专长,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行业专长是企业在某行业投资专用性资源,并在长期执业中积累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能够准确地发现被审计客户的很多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有效降低其盈余管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审计市场上公认的提高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是培育行业专长和品牌声誉,二者的培育需要事务所在前期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因此这些事务所也会收取高的审计费用来弥补其前期投资。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会逐渐被市场所识别,那么优质的公司也需要借助好的事务所来传递其质优的信号,因此,这些公司也会支付高的审计费用。国外学者Craswell等在其研究中发现,在美国审计市场上,“八大”会因为其品牌声誉而获得28%-39%的审计收费溢价,而同时具有行业专长的“八大”会获得高达34%的审计收费溢价。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审计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即上市公司牢牢掌握着审计服务的定价权。那么,我国的事务所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审计费用呢?理论上来讲,质优价优,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否获得高的价格,关键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上有差异化的需求,优质产品和服务就能获得高的价格,当然前提是该产品或服务能与其他的产品服务区别开来,能够被市场认可。而审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信息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观察到它产生的过程,也难以了解被审计公司与审计师之间的契约安排,因此他们无法直接衡量审计服务的质量,而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变量来衡量,其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品牌声誉就是两个重要的间接变量。那么,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聘任事务所时是否会考虑其具有行业专长而支付高的审计费用呢?如果该行业专长事务所同时又有很高的品牌声誉,如国际“四大”或者国内“十大”,上市公司是否会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这些问题将通过本文去验证。本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途径,从审计契约的不完全性、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审计师的机会主义等方面阐述了促使审计师保持审计质量的履行机制,发现审计师声誉的需求机制、激励机制及受损后的惩罚机制都有助于审计师保持高的审计质量。同时,‘本文还考虑了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即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的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等对我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影响,本文检验了05-07年及08~10年这两个时间段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为实证检验提供可行性分析支持,实证分析结果反过来验证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并用我国2005-2010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强调了发展行业专长对于提高事务所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贡献。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事务的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事务所品牌声誉与审计费用关系的相关文献,并在对文献评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本章阐述了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的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等制度背景,为后文的以2007年为界限进行对比检验打下基础;从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来阐述行业专长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途径,从审计契约的不完全、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审计师的机会主义、审计师声誉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事务所品牌声誉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定义,然后建立了研究模型。第五章,实证检验。本章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来检验本文假设,即用实证的方法探究事务所行业专长、品牌声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第六章,结论和对策建议。本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发现的问题从事务所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审计市场尤为严重,这源于审计服务的特殊性: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审计服务的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而审计服务的成果是标准化的审计报告,也无法体现出审计质量的高低。理论上,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可以自行聘请另外的审计师对审计服务进行再鉴定,但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当会计师事务所意识到这一情况时,他们会主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声誉,从而与其他事务所相区别。当消费者无法直接判别产品的质量时,产品的品牌便具有了很大的价值。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务所的服务质量,进而产生品牌声誉。规模大的事务所有优秀的人力物力资源,市场份额较高,审计时能够不屈从于客户的压力而保持很高的独立性。国际“四大”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品牌声誉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可,我国国内的“十大”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在国内也有很高的品牌声誉。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四大”和“十大”因其品牌声誉获得的审计费用要高于其他所,即产生了品牌声誉溢价。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因其在行业中的专用性投资,获得了相关的行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审计经验,在该行业中获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事务所此时可以采用低成本战略,将节约的审计成本让渡给客户,从而在价格上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需要在该行业投入大量的专用资源,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购买专用设备等,并且还需承担发展行业专长失败的风险,因此事务所需要更高的审计收费作为回报。实证研究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非“四大”且非“十大”、“十大”都获得了行业专长溢价。这说明我国审计市场因行业专长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较小,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可以获得审计溢价。本文还考虑了07年新审计准则、“做大做强”意见以及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颁布对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有影响,实证研究发现:07年以后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溢价的影响更大。说明该准则及意见提高了我国的事务所行业专长水平,从而带来了更高的审计溢价。本文的贡献在于:已有文献在研究审计溢价时,多从审计师行业专长或者品牌声誉某一方面展开,当事务所同时具有行业专长与品牌声誉时,人们往往容易混淆这两方面所产生的审计溢价作用,本文将行业专长从事务所声誉中分离出来,分别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品牌声誉的审计溢价。此外,本文还考虑了新审计准则的发布以及“做大做强”意见对审计市场的影响,分05~07年、08-10年对比检验了行业专长的审计溢价是否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