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处理硫系易切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行为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系易切削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与精密仪表等行业,钢中硫化物形态、粒度及其分布对其切削性能、机械性能控制及二者的协调匹配至关重要。通过钢中氧化物夹杂来控制硫化物在冶炼过程、凝固过程、热加工及热处理过程中生成与演变行为是控制其形态与分布的重要方向之一。金属镁具有显著的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功能,探索含镁硫系易切削钢钢液体系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生成与演变机制,对于支撑硫系易切削钢镁处理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高温模拟实验和取样分析,考察了不同硅脱氧强度、镁处理强度及镁处理时机条件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与形貌特征。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探讨了硫系镁处理易切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生成与演变机制。未经镁处理时,加硅脱氧后,随着钢液中硅含量由0.01%提高至0.763%,脱氧产物由MnO-SiO2液态均相夹杂物转变为内部包裹SiO2未溶质点的液态复相夹杂物。从硅脱氧至硫合金化,钢中夹杂物由液态MnO-SiO2转变为液态MnO-SiO2-MnS氧硫化物,并在钢液降温和凝固过程中继续析出;钢液凝固过程中同时伴随MnS的析出;凝固后,MnS从液态MnO-SiO2-MnS中析出直至共晶转变为MnO-SiO2和MnS。在先硅脱氧后镁处理条件下,随着镁处理强度的增加,夹杂物演变顺序为MnO-SiO2-MgO(1)→2MgO·SiO2(s)→MgO(s)。低镁处理时,硫合金化后液态 MnO-SiO2-MgO镁系夹杂物转变为液态MnO-SiO2-MgO-MnS氧硫化物;降温凝固过程中MnO-SiO2-MgO-MnS继续析出;当温度降低至共晶温度时,液态MnO-SiO2-MgO-MnS氧硫化物转变为MnO-SiO2-MgO和MnS。中镁处理时,2MgO·SiO2在降温凝固中与钢液反应生成液态MnO-SiO2-MgO-MnS氧硫化物;当钢液完全凝固后,随着温度继续降低,液态MnO-SiO2-MgO-MnS氧硫化物向2MgO·SiO2和MnS转变。高镁处理时,随着温度的降低,MgO与钢液反应生成2MgO·SiO2,继续降温时,2MgO·SiO2继续从钢液析出;当温度降低至MnS析出温度,MnS将从钢液中析出。镁加入时机不同,液态MnO-SiO2-MgO夹杂物的生成方式不同。先加硅后加镁条件下,夹杂物生成方式为MnO-SiO2(1)→MnO-SiO2-MgO(1);先加镁后加硅条件下,夹杂物生成方式为 MgO(s)→2MgO·SiO2(s)→MnO-SiO2-MgO(1)。
其他文献
论文将“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PVC)过程中的副产品电石渣添入蒙古胡硕图烟煤中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实现高氢合成气的制备,同时,采用XRD、Raman、SEM、TEM、FTIR、XPS等表征手
论文采用不锈钢网过滤器作为动态膜基材,活性污泥作为动态膜吸附与过滤界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致力于解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隶属毛圆科血矛属,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皱胃或小肠,以吸取宿主血液为生,导致宿主贫血、消瘦,严重时可引起宿主死亡,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古代已被用来治疗消化道寄生虫病,作为医药使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其果实、根、皮及茎均可入药,具有祛湿止痛、治疝、疥、驱虫等功效,广泛分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技术,采用基于脊髓工具箱(SCT)软件进行MR图像脊髓灰白质分割、白质纤维束定量微结构分析,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M)慢性颈髓压迫后不同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32例(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3名(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髓3D T1WI、T2*WI
本课题基于气凝胶的可设计性和可嫁接基团的性能,设计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三聚氰胺/硫脲/甲醛(MTF)气凝胶,研究了其对Au3+和Ag+的吸附和选择性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最后通过引入
珠江口位于我国的粤港澳范围内,是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河口地域之一,是我国华南范围的经济发展的总引擎。这得益于珠江口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河口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
现如今水体污染和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寻找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途径已成为重中之重。在众多可行办法中,光催化半导体材料降解与制氢,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研究者
丝素蛋白(SF)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在生物医用领域研究广泛。SF在载药系统上有很大应用,但不具备靶向性和智能响应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肿瘤化
背景:耳毒性研究仍然是耳科的难点和热点,迄今耳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之一,其耳毒性损伤与剂量密切相关。因此,水杨酸钠是耳毒性研究的理想对象。传统、新近所得的结果以及我们的系列研究提示,水杨酸钠可能打破某些听觉神经元中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平衡状态,神经元兴奋性与受体磷酸化状态及受体的活性有关,因此提出假设:水杨酸钠可通过影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是一种用于临床上治疗肺部癌症的蛋白类药物,目前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rhIL-2对各种癌症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蛋白类药物制备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