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牙槽骨缺损的锥形束CT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骨质、牙龈和牙周膜。健康的牙周组织除了为牙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外,还能保证牙齿正畸移动的顺利完成。如果牙周组织尤其是牙槽骨存在缺陷,有可能使牙齿在正畸移动过程中出现松动,甚至脱落。随着正畸治疗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正畸医生会经常面对存在牙槽骨缺损(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患者的治疗。因此,对牙周状况尤其是牙槽骨状况的全面评估,会直接关系到治疗计划的完善设计及治疗过程的顺利完成。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临床非常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中1分类多表现为上切牙唇倾,深覆(牙合),深覆盖。因此在前牙区内收及后牙区移动过程中,随着牙根逐渐接近唇颊侧骨皮质,将会增加牙根暴露在骨皮质外形成骨缺损的风险,或者矫治前骨缺损已经存在,则会加重其病变程度。以往的研究多以骨性安氏Ⅱ类这一主类作为研究对象,其1分类与2分类在错(牙合)畸形表现上完全不同,因此主类的骨缺损发生率并不能准确说明其中任一分类的骨缺损情况。以往关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骨缺损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应用CBCT研究中国北方大连地区青年人群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唇颊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这两种骨缺损的发生率、形态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中国北方大连地区青年人群中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唇侧骨缺损(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形态、发生率和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的方案设计及器械选择提供全面、详实的参考依据。内容:对55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年人群进行头颅CBCT扫描,应用设备自带软件及第三方软件进行上、下颌骨唇颊侧牙槽骨缺损的影像观察与测量,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唇颊侧骨缺损的发生率、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1.23%和9.68%,骨缺损的发生率为20.58%。骨开窗更多地发生在上颌牙槽骨,占16.88%,尤以上颌侧切牙居多。骨开裂更多地发生在下颌牙槽骨,占15.84%,尤以下颌尖牙居多。多数骨开窗(72.83%)范围≦根长1/3,骨开裂(76.50%)范围更多在2mm-4mm之间。男性与女性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北方大连地区青年人群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骨缺损前牙区较后牙区多发。骨开窗更多地发生在上颌牙槽骨,上颌侧切牙发生率最高;骨开裂更多地发生在下颌牙槽骨,下颌尖牙发生率最高。但总体来看骨缺损更多地发生在下颌骨。上颌第一前磨牙在后牙区骨开窗发生率最高;下颌第一前磨牙在后牙区骨开裂发生率最高。
其他文献
云肩,是中国汉民族服饰的一朵璀璨的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俗寓意,解析传统云肩服饰艺术的造型特征,将本土的服饰元素运用于现代女性时尚的服饰语汇中,是对本
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能够影响学生各种观念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时尚的浪潮中随波逐流,特别是他们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也是乐
《韶》乐的流传考辨《韶》乐在先秦史料中多次出现,并且在不同的史料里面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箫韶》(《尚书·尧典》)、《韶箾》(《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九招》(《山海
研究生教育作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等深度学习能力完成科研任务的责任。然而灌输式的教学、接收式的获取知识,无疑是阻碍
治理企业信用缺失,应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
总结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工作的特点,从工作策划、建立规章、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培训、开展评估、整改落实、总结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具体做法;探索了
(接上期)传方者姓名职官方名录卷五末附言:“右《集验方》五卷,皆余生平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对传方者之姓名、地址、职官略有记载,抚今视昔,犹感采方态度之严谨,对
建设工程环境质量问题正在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治理建设工程环境质量问题正在逐步引起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共识,本文从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定义着手,分析了其环境质量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增添课堂活跃度,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对高中课堂中流行音乐
自媒体具有草根性、个体化、门槛低、没遮拦、传播快等特点,使人们在舆论监督和民意反映问题上难以把握。生活中一些子虚乌有、胡编乱造的信息,广泛流布于互联网与手机等信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