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审美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小学美育实施不尽人意。民族地区小学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文化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普遍存在脱离民族地区实际的问题。实际上,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当使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切实扎根于区域内特殊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之中,进而寻求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同样,泸沽湖小学美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也应植根于摩梭人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之中。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美学、课程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美育心理学、审美化教学理论等视角出发来探讨泸沽湖摩梭民间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问题。调查发现,当前泸沽湖地区小学美育开展缺乏地方和民族特色,摩梭民间审美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与美育课程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尤为突出,以至于审美教育与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相剥离,形成没有感召力的学校美育课程。究其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制约美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摩梭民间审美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利用、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忽视了民族儿童的审美心理、教师审美观念在主流文化冲击下的扭曲等所导致。对此,本研究围绕课程论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结合泸沽湖摩梭小学美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泸沽湖摩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的构想,即通过校本课程深入挖掘摩梭民间文化资源,经由理性选择,使之演变为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进而融入到学校美育课程中去,彰显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培养和提高摩梭儿童的审美素质。研究的重点是为摩梭民间审美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提出一个理论设想,为其他民族、其它学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与提升每个民族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其知、情、意完美人格的生成,实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多元一体的格局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