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近现代印度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的浩瀚大海中,创作题材包罗万象。其中以描写刻画农村生活、妇女形象最为见长,这与他的家庭出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博爱新村》作为普列姆昌德第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不愧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博爱新村》的详细解读,对于读者了解普列姆昌德的“理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艺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印度农村生活面貌以及印度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将《博爱新村》中的人物形象(地主阶级代表、社会改革家、农民阶级代表、妇女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英国殖民统治印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研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探讨出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普列姆昌德的“理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文章中,作者着重分析了社会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少壮派地主葛衍纳,他自私、贪婪、冷酷,因此处处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当中普列姆昌德塑造的另一理想人物的典型代表——社会改革家普列姆,他是真善美的化身,始终站在广大农民一边,与他们同甘共苦,并为了拯救他们作出种种努力。在这部作品当中,所折射出的普列姆昌德的“理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是有其深刻的根据的,普列姆昌德是从宗法制农民圈子里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极力维护印度传统农业文明,即反映在小说当中“博爱新村”的建立,由于深受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小说当中也安排了农民暴力反抗地主的情节,最终,作者在创作中表明农民父子的暴力反抗失败了,普列姆所创建的“博爱新村”成功解决了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因为暴力行为违背了印度人民理想的道德准则,即所谓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和坚持真理的思想,这在当时的印度,甘地思想远比暴力革命更能赢得广泛的崇敬和信赖。 综上所述,《博爱新村》中完美地诠释了普列姆昌德的“理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