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非子》作为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成书于战国末期,全书共分为二十卷,共五十五篇。其所使用的语言大致反映了战国末期的书面语特征,正处于先秦和两汉过渡期,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非子》作为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成书于战国末期,全书共分为二十卷,共五十五篇。其所使用的语言大致反映了战国末期的书面语特征,正处于先秦和两汉过渡期,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因此,研究《韩非子》对于分析当时特定时期的语言面貌和揭示汉语语法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韩非子》介词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有关介词“於”字的研究也是零星的、非系统的。本文旨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韩非子》中介词“於”的语法特点,用定性、定量和历时、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归纳和总结《韩非子》中“於”在古汉语中的语法功能以及“於”字的隐现条件,特别是对“於”字的隐现作重点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韩非子》进行穷尽式搜索,在统计的基础上,对“於”字所引接的成分进行分类,并指出“於+引入成分”与谓词性成分之间的语义语法关系。另外,采用同性同构的原则对《韩非子》文本内部进行对比,找出“於”隐现的条件,并进行分类。同时,结合“於”、“于”在上古前期的特点,阐明“於”的语法功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关于《韩非子》的各方面研究及选用的版本,并简要介绍对《韩非子》中介词“於”字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通过历时和共时比较来介绍《韩非子》介词“於”的语法功能,即“於”字可以引接处所、时间、对象等,并探讨“於”在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第二章探讨《韩非子》动词和名词之间“於”字的隐现问题。第三部分为结语,总结《韩非子》中介词“於”的各方面语法功能和用法,以及“於”字隐现的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观察巨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取足三里、合谷、阳白、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4—2017年期间中国36家上市石油企业为样本,运用EGARCH模型(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 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指数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康复空间的设计也日趋成熟,在其康复空间设计中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及重视。医疗环境对于每个孩子童年时期都是必经的场所,优质的医疗康复
目的:通过与3D-DSA比较,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患者修补术后高频超声表现与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探索影响肩袖修补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并分析于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因“肩袖损伤”在我科
目的:通过对人骨不连组织的实验研究,探讨肥大性骨不连组织与萎缩性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的差异,进一步指导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4年3月住院的骨不连病人骨
通过对恩施盛家坝红椿群落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红椿种群生命表进行生存分析,探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椿种群动态指数Vpi=27.84%>0,种群属于增长型;V’pi=1.7
本课题包括了硅酸钙镁/PBS复合材料(CMS/PBS)的制作及其相关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第一部分,将四水合硝酸钙、六水合硝酸镁及正硅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硅酸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内固定的适应症。方法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42例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将术前踝关节CT检查中后踝骨折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大于
目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认知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大麻素受体1基因(CNR1)单一编码外显子区存在突变(1359G→A)。探讨大麻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