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舆论较为关注的一个教育问题。自上一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发布了三十余个有关“减负”的各种指示、决定、通知,评价机制的改革也随着课程的改革不断的发展。小学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也是基础教育体系中影响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为了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上海某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一二年级已经取消了纸笔性的回家作业和一系列的纸笔性的考试,并逐渐用表现性评价来代替纸笔性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符合现代改革理念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水平、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早在20世纪初期世界性的课改浪潮中,就被英、美等发达国家使用,而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学业评价改革的现状,指出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并主要对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在文章第一章中主要阐述论题的提出、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等,阐明了评价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章、第三章是理论核心部分,在本章中对表现性评价的相关内容做了概念的界定,并对其理论基础以及对类型等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及第五章是本文核心部分,第四章中对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具体的分析和阐述。第五章则对表现性任务设计的具体设计策略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通过研究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特点和实施,列举了评价表现性任务的基本条件,为广大教师设计和实践表现性任务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