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西方国家去工业化阶段的经验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到某个阶段一定会发生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部分城市出现企业迁出和城市中产阶级向郊区搬迁并存的现象,城市中心逐渐没落,房价降低,很多贫困人口搬入,城市中心经济和环境受到影响,加速了中心城区居民向外搬迁的速度,造成了收缩的恶性循环。随着中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建国初期的资源型城市已经出现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资源匮乏、经济结构固化的问题,产业调整困难,使得大量资本和人口外流。东北三省分布着大量资源型城市,被誉为“中国工业的摇篮”。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出现了大量职工失业和企业关闭的现象。虽然国家针对东北三省提出的东北振兴战略在一定时期内对东北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缩小了东北三省和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发展差距。然而,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异动,东北三省再次回到了发展动力不足的状态,居民对当地发展丧失信心,每年将近百万人口流出。因此,研究东北三省的城市收缩分布、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能够为新常态背景下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2001-2016年人口数据,对东北三省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城市收缩情况测度。研究发现,东北三省2003年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城市收缩现象,各级城市均在2012年开始出现收缩城市数量和收缩水平的快速增长。三个省份中黑龙江出现收缩的城市占比最高,且平均收缩程度最高。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收缩特征上具有差别,县级市的收缩数量和收缩程度都明显高于另外两个行政级别的城市。整体看来,东北三省城市收缩现象较为普遍,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中应当把城市收缩纳入到参考中,才能制定出符合当地实情的发展方案。从东北三省城市收缩的特征看,其分布形态由初期的分散分布逐渐蔓延到如今的全域分布,同时收缩程度较高城市分布在时间上有向北部转移现象。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可知,东北三省的城市收缩程度存在空间正向相关关系,城市收缩分布存在着集聚。本文还借助局部莫兰指数绘制的LISA图分析了各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再次证明东北三省城市收缩呈现出良好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分布并不稳定,各类型城市分布存在迁移现象。在研究东北三省城市收缩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本文从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自身的区位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角度进行了剖析。而影响城市收缩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城市收缩的影响程度,本文又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收缩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总体而言,东北三省城市收缩的成因十分复杂,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和政策等因素都对城市收缩产生了影响,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东北三省城市收缩形成影响更大。本文从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规划三个角度提出了东北三省应对城市收缩的对策建议。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应当把主动权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出市场活力,建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城市也需要在配合国家战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政策条件,积极塑造开放的投资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应增加第三产业投入,为提升城市的服务性能做保障,丰富产业的多元性,避免由于单一产业结构造成的经济环境脆弱。在东北三省产业体系重构的过程中,统筹安排各城市所承载的职能,以实现区域经济的最大正外部性。在地方规划方面,城市要严格把控建成区面积,避免盲目扩张。对于城市已有的废弃土地和空置土地可以实行生态重建或土地银行等手段。通过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宣扬健康的生活理念、全面提高居民素质来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