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宗周是晚明儒学的殿军人物,他统合心学、理学、气学,开创了他别开生面的"慎独"之学。刘宗周处在晚明这样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背景中,他自己又是遗腹子,从小寄生在外祖父南洲公家里成长,养成了刚毅严谨内向的性格。晚明时期阳明后学出现自然主义和悬空悟道流于禅的两大弊病,使得刘宗周对阳明学的信仰产生了三次变更,即一开始的全然信任,到后来的怀疑,最后的辩难不遗余力。基于刘宗周的生平事迹、品格性情、时代背景以及学术渊源,刘宗周统合宋明五子学问,提出了他的"慎独"之学。这一理论体系将宋明儒学的核心范畴"心"、"性"、"情"、"气"、"理"打合在一起,推至心学理论走向最高峰。作为"慎独"本根论的"独体"概念开出宋明心性论的新气象,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打通了"心"、"性"、"情"、"气"、"理"、"太极"所有间隔,实现了天、人、物的贯通。天、人、物之间原本是亲密无间的一体,万事万物统一于"理",此"理"由"心"来昭显,"理"在人心则为"性","性"是"心"之主宰,心性合一为"独体"。"独体"概念的提出和构建,一方面在经验领域挺立天命之性的威严和绝对性,时刻监察自由个体的行动是否合于至善之理,这在崇尚个体自由的现代社会无疑有着道德导向和规制的功用。另一方面于心体中"尽其性",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有利于个体的道德教化。"独体"概念全面破解了四大难题;一是将万事万物统一于"一",倡导本体论层面的一元论;二是主张万物与心相通,即心性论层面的心与性合一,以心著性,以性定心;三是作为心之主宰的"独体"通过理气论与心性论的打合为一,统摄了万事万物并指向"至善",即道德依据层面,"性"的至善得以可能且是必然的,并指向了社会共同体整体之"善";四是将"独体"获得彰显的过程和治"念"的过程统合为一个过程,让儒家圣人之境具有了现实性和真正可操作性。即在道德修养层面"独体"的突破欲望和情识的遮蔽过程,就是"独体"时刻发挥贞定、规制和引导"心"的过程。"独体"蕴含着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紧密关联、和谐一体的旨趣,它作为"心所向"提供"善"的向导。将人定位为宇宙万物千丝万缕联系中的一份子,人从不是孤独地行动,始终与宇宙万物"同在",人的行动应该以这种整体善为定盘针,又不忽视人的个体差异性,这里蕴含了统合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智慧。"慎独"实践工夫论,实现了心学甚至是儒学工夫论理念的转换,即以"指情言性"作为其工夫论根本理念和主旨,探索了如何在人之自然本性和外在社会共同体的道德规则约束之间保持一种不被剪破的张力。既尊重人之自然本性,又展开必要的性情之教化。"慎独"实践工夫论的根本特征是即顺应"独体"召唤、现出"独体"的过程实际就是治"念"、"化念归心"和突破欲望及情识的过程。这个过程面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却指向同一个口标——成人成圣,化"念"即是现出"独体",彻上彻下、打通内外,全然收归一心。工夫显微缜密、毫无遗漏,圆满融贯,提出了最为完整缜密的实践修养工夫和方法。此外,刘宗周这一思维方式及方法论上的转换,实际上也是道德形上学之根本依据的求得方式上的转换,更是对现实的人通过道德修养工夫论抵达圣人之境的可能性的根本和全面的肯定。"为天下之大计,终不外乎人心"是刘宗周政治思想的根本主张,也是其"慎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延拓。刘宗周推崇三代之政和圣贤救世的王道理想,"仁以育天下,义以正天下"是治道理念,"慎独可以行王道"是其治道理念的形上学依据,旨在以仁义治天下,"精一执中"为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刘宗周关于"公"的政治理念也颇具心学特色,"一恕推万恕"是"公"的心学基底,遵循"己所不欲,务施于己"的基本原则,"以天下之耳目公天下之视听"是"公"的政治理念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刘宗周的政治思想包含了许多超越当时时代局限的超前性和普适性,对后世关于"天下之公"的思想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