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2000年~2010年这11年来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常规水稻品种进行研究,分析包括产量、产量相关性状、稻瘟病与白叶枯病抗性、生育期等在内的主要农艺性状,研究这些性状的发展变化规律,对2001年~2009年浙江省区试中产量表现差的代表性低产量品系进行分析,研究低产品系产量偏低的原因,对49个浙江省常规稻品种接种恶苗病菌,评价这些品种恶苗病抗性的总体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浙江省近11年审定的常规稻品种产量性状变化特点:早籼稻品种区试产量及生产试验产量均有提高的趋势,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引起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变化不大,但构成产量三要素的每穗实粒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则有变化。每公顷有效穗数下降明显,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而千粒重轻微下降。双季晚粳稻品种的区试产量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每穗实粒数的不断增加引起的。上述结果说明近11年来早籼稻品种向大粒大穗而穗数减少、单季晚粳稻品种向多粒大穗而穗数减少、双季晚粳稻向多粒大穗发展的趋势。2.浙江省近年审定的常规稻品种稻瘟病与白叶枯病抗性:2004-2009年审定通过的早籼稻品种的稻瘟病以及白叶枯病抗性的总体水平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04-2010年审定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的叶瘟及稻瘟级数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自叶枯病病级也有轻微下降的趋势。2004年以来审定通过的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水平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04-2009年审定通过的双季晚粳稻的白叶枯病抗性水平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3.浙江省2001-2009年区试低产品系的低产原因:14个在2001-2009年的区试中产量表现极差的早籼稻品系产量比对照品种嘉育293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每穗实粒数比嘉育293显著偏低。14个在2001年~2009年区试中产量表现极差的单季晚粳稻品系比对照品种秀水63显著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比秀水63显著降低。11个在2001年~2009年区试中产量表现极差的双季晚粳稻品系比对照品种秀水63显著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比秀水63偏低。4.浙江省常规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抗性鉴定:对49个品种接种恶苗病菌,在田间观察其发病情况,发现有7个品种不发病,14个品种发病率在0.68%至3.90%之间,14个品种发病率在4.12%至7.77%之间,9个品种发病率在8.33%至11.83%之间,发病率在12%以上的品种有5个。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金早47,其发病率达到64.52%。7个田间不发病的品种可不用防恶苗病的药剂处理而推广。5.浙江省常规水稻品种GA3处理后的徒长情况:对52个品种用5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发现有1个品种(秀水114)徒长不显著,有3个品种(浙粳88、嘉早309、浙糯65)徒长显著,48个品种徒长极显著。对5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徒长不显著或只在5%水平徒长显著的4个品种,再提高赤霉素浓度,分别以100mg/L,200mg/L和1g/L的浓度处理,发现都表现为徒长。不能用GA3处理后秧苗的徒长程度来作为水稻品种田间恶苗病抗性程度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