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脏免疫病理显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系膜区为特征。最初认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其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本病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发现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的本课题通过对2002年8月—2011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为IgA肾病的185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汇总,了解IgA肾病的发病趋势、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本病的病理分期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为中医辩证提供现代病理方面的客观指标,进而提高中西医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2002年8月—2011年3月因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患者的一般资料,参照WHO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病理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185例患者。再参照1977年北戴河中华医学会肾炎座谈会及1986年全国第二次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辩证分型方案对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频数结果统计出我院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应用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本病的中医证候、肾活检病理分期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具体的、内在的相关性联系。结果1.本组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2.34±10.049)岁,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所占比例约71.9%;年龄最小13岁,最大59岁。男性55例(占29.7%),女性130例(占70.3%),男女比例约1:2.4。2.本组资料按入院时西医初步诊断统计,以血尿、蛋白尿为多见,共73例(占39.5%),其中血尿查因者47例(占25.4%),蛋白尿查因者26例(占14.1%);其次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占29.2%)、肾炎综合征34例(占18.4%)、肾病综合征20例(占10.8%)、其他4例(占2.2%)。中医诊断为水肿者31例(16.8%),尿血者86例(46.5%),尿浊者51例(27.6%),其他者(如腰痛等)17例(9.2%)。3.本组资料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可伴或不伴蛋白尿,其中尿潜血阴性者及尿潜血+-者各10例(均占5.4%),潜血为1+者25例(占13.5%),潜血2+者35例(占18.9%),潜血3+者72例(占38.9%),4+者33例(占17.8%)。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24h)的患者为29例(占15.7%),蛋白尿小于1g的患者87例(占47%),蛋白尿在1g到2g的患者46例(占24.9%),蛋白尿在2g到3.5g的患者23例(占12.4%)。4.病理分期方面,以HassⅠ型和HassⅢ型最为多见,共106例(占57.3%),其中HassI型共54例(占29.2),HassⅢ型52例(占28.1%),其次分别为HassII型40例(占21.6%)、HassⅣ型31例(占16.8%)、HassⅤ型8例(占4.3%)。各病理分期中多以尿检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51.6%、40.5%、71.7%、30.2%、6.0%。5.我院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无本虚证者仅10例。175例患者均含有本虚证,表现为本虚标实者166例(89.7%),单纯虚证者9例(4.9%),单纯实证者10例(5.4%)。其中脾肾气虚者最多见,120例(64.9%),其次分别为气阴两虚39例(21.1%)、肝肾阴虚13例(7%)、脾肾阳虚者2例(1.0%)、肺肾气虚1例(0.5%)。在176例含标实证者中,湿热证128例(72.7%)为最多见,其次分别为血瘀证115例(65.4%)、湿浊证25例(14.2%)、水湿证13例(7.4%)、其他(如风水相搏等)7例(4%)。结论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我院资料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均见,轻中度蛋白尿,病理上以HassⅠ型、Ⅱ、HassⅢ型最为多见,均可见中医证候方面,本院资料均显示以本虚标实证为多见,其中脾肾气虚,湿热证为最常见证候,且多数患者兼有血瘀证。故在治疗上应注重以益气健脾补肾、清热祛湿为治疗大法,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本组资料显示,不同病理类型间的证候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