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晔是刘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后因谋反被诛。范晔死后,如何评价范晔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即按时代发展的顺序,对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范晔的评价进行了梳理。除去绪论和结束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范晔的生平和著作,然后着重回顾了当前范晔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当前学界对于范晔的研究,大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范哗生平事迹的研究。二是范晔文学、史学的研究。对于范晔在历史上所受到的评价,以及产生这种评价所受到时代及个人影响的原因,目前还没有论文做详细的探讨。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南朝对范晔的评价。南朝对于范晔的批评,一见于史籍中的记载,二是文苑对于范晔的评价。史籍对于范晔的评价归结起来就是“薄情浅行,利令智昏”。而文苑对于范晔的评价,概括起来即为“艺有过人之美”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唐代对范晔的评价。唐代对于范晔的评价主要见于刘知几的《史通》和顾况的著述。《史通》从多方面详细的评价了范哗,概括起来为“文炫识浅”。顾况因范晔的不忠不孝,进而否定了范晔的文学贡献,称范晔“不得谓之有文”。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宋元明三代对范哗的评价。宋元明三代对于范晔的评价,多是负面而极少正面。这一时期,很多批评者认为范晔识见浅陋,其《后汉书》多有不足,对其史才提出质疑、对其史识进行批评。更进一步则因其谋反被杀而质疑其德行,并因此要废除《后汉书》。当然这一时期也有些正面的的评价,但数量极少,且不成系统。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清代对范晔的评价。这一时期的范晔评价,则力求系统与公允。从清初的康熙到清中叶的史学三大家再到清末的李慈铭等人,他们既褒扬范晔著史之得,也指摘范晔史学之失。另外,王鸣盛、陈澧等清代学者对《后汉书》评价极高,进而对一千年来几乎定案的“范哗谋反”进行了申辩,力求为范晔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