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安全的关注。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布局,也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损益和实体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此,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一直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机构投资者不仅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中小个人投资者和部分机构与股票市场联系的中介。因此,机构投资者的健康发展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影响不言而喻。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者机构化是资本市场的必然趋势,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基于对机构投资者发展必要性的认识,中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2007年和2015年A股两次过山车行情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一直是金融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认为是“价值投资者”的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有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是否像个人投资者一样存在非理性行为?如果有,对股票市场稳定性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股价波动率、信息效率和股价暴跌风险三个角度,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交易和羊群行为特征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股价波动率视角来看,在全样本时期,无法明确机构投资者整体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在熊市中,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稳定性影响微弱,在牛市行情下机构投资者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QFII和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保险公司和一般法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降低股价波动率的可能。第二,从信息效率角度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上信息效率偏低。表现为股价同步性远高于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市场“同涨同跌”现象严重,公司特质信息并未有效及时地反映在股价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本身向市场传递了有效信息,提高了股价中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但机构投资者交易却并未能降低股价同步性,说明机构投资者策略交易时并未充分体现其“知情人”角色,而是存在很多非理性行为,增加了噪声,降低了信息效率。被称作“聪明的资金” QFII和以稳健著称的社保基金以及保险和信托,其持股和交易行为都有利于降低股价同步性,提高信息效率;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占比最大的证券投资基金,其交易行为加剧了市场同涨同跌现象。第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策略性交易行为表现出很明显的羊群行为,且其羊群行为是基金经理放弃私有信息而盲目跟随他人的真羊群行为。与理性的羊群行为不同,非理性的羊群行为不利于公司的特质信息及时反映在股价中,降低了市场的信息效率。基金持股增大了未来股价的暴跌风险,这可能是由于机构投资者出于共同利益,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谋隐藏了公司内部的负面消息,增大了未来股价暴跌的风险。基金的羊群行为本身也会增加股价暴跌风险,且羊群行为会进一步加大基金持股对股价暴跌风险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股价波动率影响模型,从个股股价波动率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市场行情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并没有起到降低股价波动率的作用,QFII以及此前研究中被忽视的保险公司和一般法人持股反而具有一定的降低市场波动率的作用。2.从信息效率的角度,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交易两种行为构建了多元线性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不同规模和股价同步性的股票,深入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个股稳定性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均提高了市场的信息效率,有助于市场稳定性的提高,但基金和一般法人的交易行为降低了市场的信息效率,QFII的交易行为对信息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正面作用。3.构建了股价暴跌风险影响模型,在分别考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及其羊群行为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后,引入交叉项,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且该羊群行为属于盲目从众的真羊群行为;基金持股增加了股价未来暴跌风险,且其羊群行为进一步增大了基金持股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