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水平,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三聚氰胺的摄入与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人类三聚氰胺相关的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对象: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曾食用三鹿奶粉的本地区婴幼儿共约6000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约2800例,从中随机选取6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0~6岁;②食用三鹿奶粉时间≥3月;③排除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以及肾实质性疾病患儿;④愿意接受B超检查并同意留取尿液标本进行相应化验检查;⑤儿童本人或家长可叙述有无不适症状及内容;⑥可叙述食用奶粉时间及停止服用时间。⑦遵循卫生部颁布的《三聚氰胺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治疗方案》治疗者。方法:对这些婴幼儿进行泌尿系超声、尿液三聚氰胺含量及尿常规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因素:①性别、年龄;②尿液标本中三聚氰胺含量;③B超测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其大小;④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测;⑤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标本中三聚氰胺含量<10ng/ml者,统一赋值为5ng/ml。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因素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间做相关性检验。主要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全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入选婴幼儿年龄3个月~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3.31±17.82月。食用奶粉时间最长为46月,最短为3月,平均为22.71±11.62月。停服奶粉时间最长为1095天,最短为0天,平均为103.46±176.04天。婴幼儿尿常规中发现血尿11例(16.92%),蛋白尿4例(6.15%),白细胞尿3例(4.62%),无肾衰竭病例。本研究中69.2%患儿(45例)无任何症状,少尿和/或尿频13例(其中合并腹痛5例),食欲差4例,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呈滴沥状)2例,发热1例,共20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三聚氰胺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治疗方案》内科保守治疗后患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有19例于两周内将结石排出,24例于一个月内排出结石,27例于治疗后二月内排出,只有2例随访三个月时结石仍未排出。2统计分析结果2.1此次泌尿系结石发生率在性别上无差异,男性与女性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无差别。2.2 3~6岁组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小于3岁以下婴幼儿。2.3不同的奶粉服用时间和停服奶粉时间均会对婴幼儿体内三聚氰胺含量产生影响,且两因素间有交互作用:服用问题奶粉时间小于12月的婴幼儿尿液内三聚氰胺含量小于服用该奶粉时间大于36月者;停止服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时间小于1个月的婴幼儿尿液内三聚氰胺含量大于与其他各组;而停止服用问题奶粉时间在0.5至3个月之间的婴幼儿尿液内三聚氰胺含量与其服用问题奶粉的时间长短相关。2.4患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高于未患结石婴幼儿。2.5食用奶粉时间大于36月者结石直径明显大于低于这一服用时间者,但在服用奶粉时间小于36个月者之间结石大小没有明显差别。而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与结石大小无明显关系。2.6有临床症状的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与无症状者无差别。2.7尿常规异常婴幼儿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高于尿常规正常者。2.8尿液中三聚氰胺含量与排石时间无关。结论:1在此次关于泌尿系结石患儿的研究中,导致结石形成的原因为长期大量的三聚氰胺摄入。虽然尿石症受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营养代谢等诸多因素影响,但这些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可以认为近几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患病率的升高与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相关。2以奶粉为主食的低于三岁婴幼儿,其三聚氰胺摄入量明显大于较大儿童。3三聚氰胺从人体内排泄迅速,但服用问题奶粉时间越长,体内三聚氰胺含量越高。4摄入三聚氰胺越多,形成的结石越大,对泌尿系损伤越大,越容易出现尿常规异常。5摄入三聚氰胺的含量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无明显的关系。6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经内科治疗后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