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合理评价,是一个困扰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自身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就其本质来说,是按照一定价值标准的一种价值判断。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价值主体总是依据价值取向对有关目标、方向、手段及各种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从而决定取舍。高校教师评价如果价值取向正确性有偏差,评价标准本身的正确性也就会出现问题。选择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并根据正确的价值取向确定评价目标及其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而马克思·韦伯关于合理性的概念则为我们从理论上把握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制定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以教师为主体,开发各类教师人才资源的潜在能力,对于调动整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符合教师身心发展规律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阐述了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分析了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等不同价值取向及奖惩性、发展性评价的不同特点,选择以人为本的复合性价值取向指导教师评价,淡化评比和奖惩的价值作用,强化其发展性价值。第三章重点分析了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制定的合理性,通过对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不同一性等特点的研究,提出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制定的合理性。第四章从高校教师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对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评价标准的动态性的持续改进。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的高校教师评价理论及价值取向研究,对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制定的合理性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人的发展原则,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实行差异性原则,差异性与统一性结合;遵循潜规则原则,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相结合;成效迟滞性原则,质化标准与量化标准相结合;促进和谐原则,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重性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同时还探讨了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实施的合理性问题,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主体,体现全面参与性;高校教师评价以人为本,体现发展性;高校教师评价技术与方法灵活多样性,高校教师评价才能做到评价标准实施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