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翻译。
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的关联理论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交际的过程中,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双方对最佳关联的寻求。关联性的高低取决于语境效果和理解话语时付出的努力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关系可以表示成:关联性=语境效果/理解话语时付出的努力。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要使关联性越高,就需要让话语效果越大,而付出努力越少。Gutt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个动态的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性行为。翻译是涉及到源语、译者、目的语的双重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一方面是源语的受众,另一方面是目的语的交际者。译者要准确理解源语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把最具关联性的明示的和暗含的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同时要考虑到读者的认知语境。
习语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造就的习语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而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演变给习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习语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而隐喻是其常用的手段之一。Collins在《A Book of English Idioms》中,列举了1015个广义上的习语,而隐喻习语就占了452个之多。隐喻的研究始于古希腊,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产生了“对比论”、“替代论”、“相互作用论”等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阐释隐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为揭示隐喻的本质做出了贡献。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在阐释交际与认知的同时,从新的视角看待隐喻,是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
本文以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为原则,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