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用户自我表露研究——基于使用者特征及感知风险视角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329060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博(MicroBlog)的出现,在国内、国外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分享、传播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微博让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小型媒体,持续不断地自我表露大量信息。最近这种自我表露的自由度,有潜在被改变的可能性。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微博实名制是国内新颁布的规定,业界暂无法预测规定实施后,用户的自我表露程度会发生什么改变、自我表露程度会受哪些因素所影响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机制。但上述机理却很少有文献去研究,因此,研究微博实名制后用户的自我表露程度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使用者特征”及“感知风险”为视角,参考众多国内、国外的相关文献,确定初步的研究模型,实证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统计因素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人口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和学历两个纬度。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的两个纬度社会风险和隐私风险上存在差异,在自我表露的各个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2)人格特质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   (3)生活形态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差异不明显,生活形态不同的群体在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生活形态包括“消极型、重视健康型、重视家庭型、家庭工作并重型以及全面兼顾型”五个集群,不同的集群,在自我表露各主题上存在差异。   (4)感知隐私风险和自我表露“钱”的主题存在消极影响,感知隐私风险和感知社会风险与自我表露的其他主题不存在线性关系。显示人们对于SNS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技术创新日益复杂,企业仅靠自主创新已无法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求,寻求和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以弥补自身约束的迫切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协同创新成为其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企业通过与外部主体协同合作获取所需的创新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为企业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然而,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多主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得创新活动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常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是实现我国未来科技战略的基础力量,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加大科技人力资源创新力度对提高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质量,优化科技人力资源结构与配置,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变革,科技人力资源在国家及区域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要改变这一现状,归根结底需要依靠科技人力资源的不断创新。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