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博(MicroBlog)的出现,在国内、国外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分享、传播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微博让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小型媒体,持续不断地自我表露大量信息。最近这种自我表露的自由度,有潜在被改变的可能性。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微博实名制是国内新颁布的规定,业界暂无法预测规定实施后,用户的自我表露程度会发生什么改变、自我表露程度会受哪些因素所影响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机制。但上述机理却很少有文献去研究,因此,研究微博实名制后用户的自我表露程度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使用者特征”及“感知风险”为视角,参考众多国内、国外的相关文献,确定初步的研究模型,实证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统计因素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人口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和学历两个纬度。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的两个纬度社会风险和隐私风险上存在差异,在自我表露的各个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2)人格特质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和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
(3)生活形态不同的群体在感知风险差异不明显,生活形态不同的群体在自我表露上存在差异。生活形态包括“消极型、重视健康型、重视家庭型、家庭工作并重型以及全面兼顾型”五个集群,不同的集群,在自我表露各主题上存在差异。
(4)感知隐私风险和自我表露“钱”的主题存在消极影响,感知隐私风险和感知社会风险与自我表露的其他主题不存在线性关系。显示人们对于SNS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