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不同吸氧时间对窒息性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常温下不同吸氧时间对窒息诱导的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窒息诱导心脏骤停6分钟后开始复苏,建立心肺复苏动物模型。按照吸氧时间不同,将心肺复苏成功后大鼠随机分成4组(n=8):吸氧0分钟组(O2-0min)、吸氧20分钟组(O2-20min)、吸氧60分钟组(O2-60min)、吸氧180分钟组(O2-180min)。对比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神经系统损伤评分(NDS)及生存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基础状态、复苏后6小时血清组织蛋白cTnT、S-100β含量。结果:O2-180min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O2-0min组(P<0.05);O2-180min组脑电恢复时间较O2-0min组显著较短。O2-180min组在复苏后6小时脑组织及心肌损伤较O2-0min组显著降低(S-100β,P<0.01;cTnT,P<0.05)。O2-180min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生存率较O2-0min组均明显改善。结论:窒息诱导SD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吸氧时间延长至3小时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提高生存率。第二章氢气联合不同浓度氧气对心脏骤停后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研究常温下氢气联合不同浓度氧气,对室颤诱导的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经室颤诱导心脏骤停后7分钟开始心肺复苏,建立室颤诱导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动物模型。复苏成功后根据吸入混合气体的不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n=16):对照组(21%O2)、2%氢气+21%氧气组(2%H2+21%O2)、2%氢气+50%氧气组(2%H2+50%O2)和2%氢气+98%氧气组(2%H2+98%O2),每组均吸入相应混合气体3小时。比较复苏后6小时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变,复苏后3小时、6小时动脉血气,复苏后脑电、NDS评分及生存率差异。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基础状态、复苏后3小时、6小时:超氧化物脱氢酶1(SOD1)、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HE染色、Csapses3免疫荧光染色、Tunel染色,观察存活96小时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将25只雄性SD大鼠,室颤诱导心脏骤停7分钟后复苏,建立室颤后脑损伤动物模型(n=5):Sham组、21%O2组、2%H2+21%O2组、2%H2+50%O2组和2%H2+98%O2组。建模成功后分别吸入相应气体3小时,其中Sh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复苏后6小时处死,ELSE法测量脑组织匀浆液SOD1,MDA,8-OHDG含量。结果:复苏后3小时2%H2+50%O2组和2%H2+98%O2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爆发抑制波、连续背景脑电出现时间显著提前,HE染色,Tunel染色海马坏死凋亡细胞数量2%H2+50%O2组和2%H2+98%O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6小时2%H2+50%O2组与2%H2+98%O2组脑组织匀浆液中SOD1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2%H2+50%O2组与2%H2+98%O2组MDA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2%H2+98%O2组8-OHDG较对照组、2%H2+21%O2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常温下2%氢气联合50%氧气,2%氢气联合98%氧气治疗3小时可以明显提高室颤诱导大鼠心肺复苏成活率,降低海马组织细胞坏死凋亡。氢气可以通过增强脑组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肺复苏术后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