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低温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内容有:优化电子传输层的SnO2水溶液和去离子水(H2O)体积比;优化钙钛矿光吸收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低温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内容有:优化电子传输层的SnO2水溶液和去离子水(H2O)体积比;优化钙钛矿光吸收层的退火温度;优化钙钛矿层钾离子掺杂浓度;利用优化好的低温工艺制备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在第三章研究电子传输层的低温制备工艺对钙钛矿薄膜质量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为:改变SnO2水溶液和去离子水的不同体积比观察其对钙钛矿薄膜质量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经对比研究发现,当SnO2溶液与去离子水以1:3的比例制备的钙钛矿薄膜致密均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性能较好,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到16.43%,开路电压(Voc)为0.97 V,短路电流密度(Jsc)达到25.89 m A/cm2,填充因子(FF)为65.57%,并且制备出的器件回滞效应较低。2、本文在第四章研究未掺杂时两步溶液法制备钙钛矿层中的PbI2层的制备工艺和钙钛矿层的退火温度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第一部分首先研究了PbI2层在退火未和退火两种制备条件下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第二部分对钙钛矿层的不同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经对比研究发现,旋涂完PbI2溶液在70℃的热板上退火20 min,并且在PbI2基底上旋涂完MAI溶液形成钙钛矿在150℃的热板上退火20 min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较好,光电转换效率为16.43%。3、本文在第五章研究两步溶液法制备钙钛矿层过程中掺杂的钾离子浓度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经过霍尔效应测试发现,未掺杂时,钙钛矿层的多数载流子类型为N型,掺入钾离子之后,钙钛矿层的多数载流子类型变为P型。此外,采用钾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回滞效应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钾离子掺杂不仅能够改变钙钛矿层多数载流子类型,还可以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回滞现象。4、本文在第六章将上述最优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低温制备工艺应用到柔性太阳能电池中,制备了本实验室第一批采用金电极作为对电极的柔性器件,经J-V测试发现,其光电转换效率为7%;此外,对该器件进行曲率半径为5 mm的弯曲,经过JV测试发现,其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到原器件的46%。
其他文献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碳交换的重要场所,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涡度相关法是直接测定碳交换最可靠的方法,但会受限于地形影响,因此通量数据校正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从事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患者筛查和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认知意向情况,为制定针对结核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患
随着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的开发,新型的储能设备也应运而生,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与其他储能装置比,超级电容器具有充电更快、使
人工神经网络是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常使用的一种模型,其灵感来源于生物神经网络和大脑的结构及功能,卷积神经网络属于其中一种,因其适应性强、泛化性能好等优点成为了目前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快速推进,对船舶主体材料B10铜镍合金在海水环境服役的过程中因容易发生腐蚀从而严重制约了其使用寿命的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设计和更精确的控制晶界
近年来,为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总体要求,我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最初以浅海滩涂为主要养殖区域,但随着海水养殖的兴起,诸多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区域过密等相继出现,这就要
随着纳米尺度材料的发展,与尺寸和维度紧密相连的界面垂直磁特性一直是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由铁磁与非磁金属或者氧化物界面组成的纳米异质结结构具有高热稳定性、强的垂直磁各向异性以及易于半导体工艺兼容等优点,使得Pd/Co多层结构薄膜具有很大的潜力与CMOS技术集成制备新一代的磁电逻辑器件。但是,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的Pd/Co多层膜通常磁性层厚度较薄从而有效自旋极化低,影响其在自旋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因此
以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是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和提高能量密度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但目前的固态电解质的性能指标尚未达到可商业化应用的水平,其主要问题在于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是一种新型的间歇分度凸轮机构,对于传统的间歇机构,分度角范围宽,最高转速大,刚性高。适用于各种高速、中载和重载场合,预载容易,传递载荷少。但是作为一种
本文以紫铜为原料,采用数控车削加工的方法产生金属纤维,并利用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金属纤维烧结板,并研究加工参数对纤维表面微观特征的影响,以及研究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效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在近几十年内被人们广泛研究,并且因其低功耗、超轻薄、色域广、自发光、可柔性制作等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和照明器具。然而,在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