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师录》是南宋前期王正德编选的文论著作,其体例是“辑而不作”,借他人之口阐述了自己的文论观。书中一共选取55家的文论,上至三国下至宋代,除了选取文论大家的文论,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也并选不遗,虽然这些人整体上看来建树不大,但对于文章的某些创作环节有着深刻的认识。王正德以自己包容的精神与独到的审美观,把一些被人们忽视的,但论说精辟的散文论述,以书中所选李方叔的文论观点为总纲汇集在一起。本文以《余师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王正德的文论观点进行了详细地阐释。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引言:介绍了《余师录》的研究现状、成书目的、编排体例、编选内容以及文学价值。第一章:论述《余师录》对于文章构成要素的认识,通过对书中所引’历代文论者对于文章要素认识的分析,可以看出王正德把文章看作是“体”、“志”、“气”、“韵”构成的综合体,使文章创作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第二章:具体阐述各构成要素中对作文法度的要求:分析《余师录》中尊体的内涵,阐述如何通过学习与实践、炼意与炼字来表达“志”,如何涵养文气,形成自己的文风,以及如何做到言畅辞达,含蓄蕴藉。第三章:探究文章各构成要素中所蕴含的法度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王正德对于“法度”的阐释是其文学创作经历与体会的展现,而对于“自然”的追求体现了他的创造力,促进了文学理论的传承与创变。最后,简要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概述《余师录》的散文观及其价值。《余师录》以法度与自然为统领,法度是学文者入门的不二法门,有法而不拘于法,根据个人的才性、文章的体制、内容等具体情形,形成自己的特色,达到自然,此为写文章的最高境界。北宋基本上完成了散文的革新任务,散文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南宋文人面对前人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学古与通变成为必然选择。王正德编选的《余师录》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本文通过研读《余师录》的散文理论,希望能够对深刻认识散文的艺术特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