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1]。微课作为微学习时代一种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形式,具有时长短小、内容聚焦、设计精细、易于传播等特点,极大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改革,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与辅助教学提供了极大地支持,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微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等。纵观现有微课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探讨、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微课评价研究较少。少数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构建了微课评价指标体系,但评价方法集中地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主观评价法,具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因此,构建一个客观、科学的微课评价指标,运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引领微课健康、持续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数字水印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版权保护研究”(NO: 14YJA880058),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云计算环境下服务资源的可信管理与调度机制研究”(NO: CCNU16A02036),首先明晰了微课相关概念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广泛地收集与微课评价相关指标,在对现有指标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信息熵理论引入微课评价领域,选取代表性微课平台的微课,运用熵权法这一客观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验证了本文评价指标以及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索了一条全新的微课评价方法和模式。最后,结合熵权的性质,从权重分布情况出发,反思微课建设发展状况。全文共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微课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对微课、评价、微课评价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及信息熵理论。第三章微课评价设计。介绍了本文微课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过程,明确了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的基本过程,为本研究的有序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构建微课评价指标。通过文献调查法整理、归纳微课评价相关指标,初步构建本文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微课相关研究专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较为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基于熵权法的微课评价指标实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具有代表性的微课平台中选取微课,基于熵权法这一客观评价方法对微课进行评价,在验证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同时,结合熵权的性质,从指标权重分布情况出发,反思微课建设发展状况。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