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后很难实现达标排放,需要进行深度处理。目前现有的深度处理技术存在运行成本高、工业化应用困难以及可能产生浓缩液等诸多缺陷,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本研究以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采用“混凝-介质阻挡放电”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后很难实现达标排放,需要进行深度处理。目前现有的深度处理技术存在运行成本高、工业化应用困难以及可能产生浓缩液等诸多缺陷,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本研究以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采用“混凝-介质阻挡放电”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最佳运行条件。在此基础上,以陕西省渭南市马家沟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联合生化工艺,进行了中试试验,并分析了“混凝-介质阻挡放电”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比了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和“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COD、UV254和色度去除效率为75.3%、87.5%和98.2%,比单独混凝对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高18.9%、25.1%、21.9%,比单独介质阻挡放电对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高39.8%、23.3%、18.0%。(2)考察了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放电气氛、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初始p H值等因素对“混凝-介质阻挡放电”组合工艺的影响,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以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时,混凝效果最佳,当PFS投加量为1600 mg/L,PAM投加量为3m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57.4%、75.5%和86.7%;在介质阻挡放电工艺中,以氧气为放电气氛,放电电压为22.0 k V、放电频率为6.9 k Hz、气量为16.0 L/min、氢氧化钙投加量为3.0 g/L(p H=13.8)时,对混凝出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当经过60 min放电处理后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0.2%、90.7%和97.3%;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经过“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处理后,绝大部分荧光类污染物被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基本上被氧化降解。(3)将“混凝-介质阻挡放电”深度处理工艺与“两级厌氧(UASB)-短程硝化(A/O)-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化工艺结合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中试研究。中试结果表明:中试工艺进水COD平均值为5100 mg/L、氨氮(NH4+-N)平均值为1900 mg/L、总氮(TN)平均值为2100 mg/L;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后,出水COD、NH4+-N和TN分别降至950 mg/L、40 mg/L和65 mg/L;再经过“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COD、NH4+-N和TN分别降至60 mg/L、5 mg/L和24 mg/L,最终出水水质指标均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排放标准。(4)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技术方面分析,该工艺适应性强,自动化水平高,无浓缩液,出水稳定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经济角度分析,该工艺运行成本低,每吨垃圾渗滤液处理费用约为46.5元,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研究立足于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过程中存在达标困难、运行成本高和产生浓缩液等问题,采用“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并结合生化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实现了垃圾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并且运行成本低。本研究为“混凝-介质阻挡放电”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引起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造成乳房炎最普遍的传染性微生物,这种病原菌定植于乳腺,挤奶工或者挤奶机都有可能使其发生传播。乳房炎的治疗存在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药物残留量增加和病情反复等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喹赛多是喹噁啉类新兽药,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部分耕地受镉污染严重。镉有较强的水溶性,能够大量富集在水稻体内,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镉效率很低。因此,发掘稻米中控制镉吸收、积累的基因,培育低镉积累的水稻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收集了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的水稻种质资源材料533份。武汉大田种植这些种质资源材
为研究黄河流域农牧系统中氮(N)素空间迁移规律及其绿色发展制约因素,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统计年鉴和文献等搜集数据,采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与其扩展NUFER-AGD模型,阐明黄河流域中氮素养分输入和环境损失时空变化特征,按照社会、经济、资源、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进行指标分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探索水稻与病原菌之间互作反应机制,可以为水稻育种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植物体内的14-3-3蛋白,与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同源蛋白一样,是基础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水稻中的14-3-3是一个基因家族,共有8个成员,其中14-3-3b和14-3-3e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本实验通过遗传转化的方法,获得了
水稻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水稻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最经济环保的方法。挖掘水稻的抗病基因、发现水稻新的抗病机制对于培育水稻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发现miRNA参与水稻对稻瘟菌和病毒的抗性反应,但还未发现有miRNA参与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所
水分是影响农田气态氮素损失的关键因子之一,灌溉方式的改变带来土壤含水率、土壤通气性、微生物活性及其分布的显著变化,势必会对农田氮素气体排放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氮素损失等问题。近年来,旱地和水田各种节水灌溉方式开始逐渐推广,但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气态氮素(N2O、NO、NH3)损失影响不同。由于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等差异对农田气态氮
当前我国因污泥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污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故而将脱水干化污泥制备成有价值的生物炭产品,对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探究脱水干化污泥生物炭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材料,分别在400℃、500℃、600℃和700℃下高温热解制备脱水干化污泥生物炭(DSBCx),探究DSBCx从水体中吸附回收磷(P)的能力及其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国家精准扶贫策略的推进,香菇凭借“短、平、快”的生产优势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驱动,开始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逐渐发展延伸,栽培遍及我国大江南北。近年来,香菇在陕西、宁夏、甘肃和东北等地区都有种植。香菇栽培时需要栽培环境中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并且在不同地区种植时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若依据单一的环境因子标准来种植香菇,容易造成
在全面把握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现况、充分借鉴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成果与国际政策经验基础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坚持儿童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突出过程导向和聚焦以评促建为价值取向与评估定位,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方面对过程导向的质量评价应“评什么”“怎样评”及幼儿园保教实践质量持续提升应“怎样做”提出明确指引,为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推进和“以评促建”的幼儿园保教实
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生物结皮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部分地区的生物结皮盖度高达70%以上。因其表面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使得生物结皮抗风蚀能力明显强于松散沙土;同时还可以提高沙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生物结皮是地表的生物保护层,其在阻拦水分渗透,保水护水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以及荒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通过遥感分类、识别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掌握生物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