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举法研究——以国民会议和国民大会为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举,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手段。选举法,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对国家基本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组织程序加以确定的重要法律文件,反映了一国的社会、政治状况。1927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在我国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系统研究这一阶段的选举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的认识,对于完善我国现行的选举法律,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为了召开国民会议、制宪国大、行宪国大,先后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选举。为进行选举而制定的一系列选举法律为我们研究该时期的选举制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通过回顾、分析该时期不同选举法的制定背景、立法情况,我们发现当时的选举法在理论体系上已经较为完备,也符合了当时世界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扩大、选举方法更加多元化、选举方式日趋完善,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形式上的进步却无法掩饰此时选举法的一党专制的本质。通过深入剖析选举法的条文,结合选举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选举法在形式上十分完善,但无论是前期的《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还是后期《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维护国民党统治的成分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通过操纵国民党党部选举、要求选举前进行国民宣誓、控制选举机构及负责人员等多种途径,国民政府最终操控了代表选举的全过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并未实现民主选举、成立真正的民选政府的目标。这种立法与现实的落差告诉我们,一项法律制度能否在现实中实现,除了法律本身是否完善外,稳定的社会局势、开放的民主社会环境也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这种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盲目追求速度,而使一部分农村困难家庭的孩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难解而关键的问题。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的思考探索,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移民问题的一个典范。三峡工程竣工后的移民问题
英语是当今人们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尝试就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词汇学习进行相关探究,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作出一些贡献。 English is one of the ab
期刊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性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科技含量在产品构成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在高科技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产品生产
本文从龙坑村家庭经济、婚姻家庭、村庄治理、民间信仰等四个方面来展现和分析农民外出打工引起的村庄社会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打工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