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饼灸对FGIDs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肠吸收、动力和肠道敏感性及脑肠肽CCK、CGRP、Ghrelin、SP表达的影响,从脑肠轴途径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GIDs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筛选的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隔药饼灸组(C)(药饼由柴胡、茯苓、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等药组成)、逍遥散组(D)和多潘立酮组(E)5组(12只/组)。A组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干预;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30min+摇晃5min)连续造模21d,造模成功后B组捆绑束缚30min,灌服0.9%氯化钠溶液;C组捆绑束缚行隔药饼灸30min,灌服0.9%氯化钠溶液;D组捆绑束缚30min,灌服逍遥散水煎剂;E组捆绑束缚30min,灌服多潘立酮溶液,连续干预治疗14d。治疗结束后,采用间苯三酚法检测尿D-木糖排泄率,采用腹壁撤离反射检测肠道敏感性,并行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取血清和胃肠组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CK、CGRP的表达;取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Ghrelin、SP6勺含量。结果:1.造模后大鼠表现为扎堆蜷缩在角落、活动减少,神态倦怠,烦躁易怒,毛发枯泽散乱,胡须下垂,目色暗红,眼角留有分泌物,耳廓色淡,吱吱细叫,大便时干时稀;体重增加缓慢;食量下降或增加缓慢;大鼠的穿格数、起立数和修饰数明显减少,大鼠的活动度明显减少;尿D-木糖排泄率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成功复制出了大鼠肝郁脾虚模型。2.治疗结束后,与A组相比,B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下降,胃残留率升高,肠道敏感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B组相比,C、D、E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肠道敏感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和胃肠组织中CCK的表达降低,CGRP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C、D、E组大鼠血清和胃肠组织中CCK的表达增力,CGRP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与A组相比,B组大鼠下丘脑、脊髓、胃窦和结肠中Ghrelin蛋白含量明显降低,SP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C、D、E组大鼠下丘脑、脊髓、胃窦和结肠中Ghrelin蛋白含量明显升高,S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隔药饼灸能明显促进胃的排空、小肠的推进和吸收功能,改善肠道敏感性,其效应与逍遥散和多潘立酮灌服基本相当,其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的作用可能是隔药饼灸治疗FGIDs勺效应环节之一。2.隔药饼灸能上调血清、胃肠组织中CCK的表达和下调CGRP的表达水平,其作用与逍遥散和多潘立酮灌服基本相当,其纠正异常的脑肠肽表达的作用可能是隔药饼灸治疗FGIDs6勺关键所在。3.隔药饼灸能上调下丘脑、脊髓、胃窦和结肠部位的Ghrelin蛋白含量和下调SP的蛋白含量,其作用与逍遥散和多潘立酮灌服基本相当,其调节脑-肠互动异常的作用可能是隔药饼灸治疗FGIDs的重要途径。总之,本研究使用的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纠正异常的脑肠肽表达,调节脑-肠互动平衡,有助于针灸临床更好地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艾灸与中药外敷治疗的疗效,加之其适应症广、节约药材、操作方便,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实用性强,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相关实验研究,并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