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恶性疾病,死亡率很高。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除宿主外,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肿瘤生物学行为,也称之为病理生物学行为,它包括肿瘤的增殖方式、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转移和扩散规律等多个方面。其中,大体类型是反映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术前初步判定肿瘤生物学特点的参考指标,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相同病期、不同浸润方式其恶性程度均有很大差异。通过观察喉肿瘤的外观形态,能否初步判断其生物学行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故本文拟从70例喉切除标本的大体分型上找到一些线索,为研究喉癌的生长、发展规律,选择术式及判定术后的疗效和预防复发,提供一些形态学上的依据。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自中国医大1994-1998年收治的声门上型喉癌70例。标本的选择是术前未经过放疗或化学治疗的,行手术切除的标本。病理诊断均是鳞状细胞癌,病例资料必须是完整的,术前无远隔转移,术后随访超过5年。全喉切除标本从后联合处剪开,肉眼观察按癌瘤的形态、大小、溃疡深度、溃疡底厚度、边缘特点以及癌与正常喉组织之间界限等进行分型。然后,沿肿瘤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处的肿瘤边缘取4块长条状组织块,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临床病理指标。联系预后,对喉癌的大体形态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提出合理的新建议。为喉癌患者术前疾病诊断,术式选择,疾病转归等相关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 1.将喉癌分为四型,对喉癌切除术后的生存期进行比较,各型间无统计学意义。按两型统计,外生型喉癌的5年生存率为82.9%,浸润型喉癌的5年生存率为60.0%,经扩检验P<0.05。 2.将喉癌分为四型,对喉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比较,各型间无统计学意义。按两型统计,外生型喉癌高、中分化占85.7%,浸润型喉癌高、中分化仅占6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将喉癌分为四型,对肿瘤的周边生长方式进行比较,各型间无统计学意义。按两型统计,外生型喉癌以团块状生长为主,占45.7%,浸润型喉癌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占40 .0%,其周边生长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菜花型喉癌淋巴结转移率28.0%,溃疡型喉癌淋巴结转移率65.7%,包块型和结节型居于二者之间,各型间差异显著(P<0.05)。把喉癌分为两型,外生型喉癌淋巴结转移率31.4%,浸润型喉癌淋巴结转移率65.7%,其淋巴结转移程度差异特别显著(P<0.01)。讨论 1.喉癌大体形态能否反映其生物学特性:多数学者认为大体形态能反映肿瘤的一定生物学特性。但也有作者认为胃癌的大体形态与预后无明显关系。为此我们对不同大体形态的喉癌从其组织分化程度、周边生长方式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加以术后生存率的差别等方面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型喉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不显著。进而按肿瘤边缘与正常喉组织之间界限是否清楚,把喉癌分为两型,亦从上述各项进行统计分析,则两型喉癌的生物学差异显著(P<0.05)。区别于以往单纯的形态分类,将喉癌的大体形态分为两型,更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2.喉癌大体形态与预后的关系:过去文献中许多作者报道了和癌瘤患者预后有关的形态学因素,一般认为肿瘤较小、浸润浅、分化较好、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预后较好,术后生存期较长。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指标。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喉癌的表面形态不同,其临床预后也不一致。其中浸润型喉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60.0%,外生型喉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82.9%。同时,我们发现,肿瘤外观形态同其周边生长方式之间无必然联系。不同外观形态的病变中,以其周边呈浸润性生长的病变5年死亡率最高。 3.切除前判定喉癌的大体分型:由于现代检查手段的进步,术前确定分型已成为可能。喉镜检查结合喉侧位X线片和喉冠状位体层摄片,对喉癌的侵及部位和范围可有基本的较准确的了解。大体分型的确定,有利于正确决定喉癌的切除范围。 4.从喉癌分型看喉癌的外科治疗:对喉癌的治疗仍以外科为主。可是各型喉癌的治疗结果却有较大差异。外生型喉癌术后其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行同样范围手术的浸润型喉癌。故对浸润型喉癌除需研究其合理切除范围外,应强调综合治疗。决定喉切除范围前,宜弄清喉癌的分型。对浸润型者应留够充足的安全范围。必要时应于切线缘做冰冻切片,同时参照肿瘤部位、癌在喉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喉切除范围与手术方式。结论 1.喉癌大体生物学行为对实施合理的外科治疗、预后估计,存在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喉癌的大体形态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即恶性度的参考指标。 3.喉癌大体形态分为外生型和浸润型对判定预后更有临床意义。 4.喉癌大体分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