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高管、企业性质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BPT-MA模型的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担任企业公民的角色,履行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慈善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从汶川大地震之后呈现大幅度向上发展趋势。而学术界有关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慈善捐赠动机,影响因素和对企业与社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管特质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以高管个人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任期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我国学术界也不例外。同时,因为我国经济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但经济体制中政府干预力量依然很强,所以我国学者做了很多关于政府关联、制度因素等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并没有对高管的性别特征对企业慈善捐赠决策的影响做细致的分析,所以本文拟将以高管性别为出发点,研究女性高管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下,女性高管对其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
  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做进行文献综述,分别从三个方面:企业慈善捐赠、女性高管与慈善捐赠和企业性质与慈善捐赠进行总结。在总结有关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有两大类型,一是基于保险的动机,即企业通过慈善捐赠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了更良好的形象,为自己增添了声誉资本,这样一旦企业做出不当甚至不合法行为时(例如产品问题、员工歧视和环境污染等),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不会下降到很低,甚至可能做到社会公众的视线,比之没有进行过慈善捐赠行为的企业,损失更小;另一种动机是资源依赖型动机,研究认为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是为了获得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对这种资源的定义多种多样,例如管理者本身效用也算是企业发展的资源之一,其他的资源类型则是战略性发展资源、政治联系资源或者纯粹的利他性道德资本等。企业基于慈善捐赠可以是自身战略化决策的一种,这种战略化决策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发;也可以与政府建立联系,即把慈善捐赠当做价格手段的一种向政府购买政治便利;或者高管能够借以为自身谋取声望资本;又或者是出于存粹的利他性动机。影响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因素则包括企业特质和高管特质因素。企业特质如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地理信息,企业绩效,企业股权制度和董事会规模等都会从不同方向影响企业慈善捐赠;高管特质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任期等也都会对慈善捐赠决策的制定造成不同影响。慈善捐赠会对企业造成何种影响并不确定,有些学者认为慈善捐赠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增加,有些学者认为慈善捐赠反而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确定。
  在女性高管与企业慈善这一方面,前人的研究比较少,大都是研究女性高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女性董事更偏好于参加董事会议,更愿意行使监督权,并且在董事会召开之前更倾向于做充足的准备,所以董事会女性比例越高时,董事会效率越高;同时女性比例越高,董事会多元化程度越高,创造力更强,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为正。另外有学者从道德伦理出发,发现女性对社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迥异于男性,女性对待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表现在企业管理上也与男性高管迥然不同。同时学者基本认同女性高管的存在对企业慈善有正面影响。
  在企业性质和慈善捐赠这一方面,前人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存在利用慈善捐赠进行政治寻租的动机,因此民营企业更积极主动地试图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向政府购买稀缺资源,并向政府寻求制度保险。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天然的政治性使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换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企业的国有性质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是负面的。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同时从微观方法构建多重心理账户模型(即BPT-MA模型),通过此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企业的国有性质对女性高管慈善制定企业捐赠决策的影响路径。并且,本文将构建实证回归方程式,同时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13年的数据,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女性高管、企业性质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女性高管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企业的国有性质将削弱女性高管与慈善捐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应更多地聘用女性进入管理层,推动企业管理层的多元化发展,这有助于企业战略性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既然女性高管为企业慈善捐赠带来正面影响,那么为了完善我国慈善事业体系,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女性高管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比例;民营企业比之国有企业来说更愿意履行作为企业公民的义务,弥补社会福利不足之处。国企在我国企业中的比例大于民企,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率却远低于民企。所以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国有企业不再出于行政摊派的方式进行慈善捐赠,并且可以制定政策推动国企向企业公民角色的转变,让国企承担起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政府有必要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使我国企业不再需要借着慈善捐赠的名义进行寻租。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获取市场化机制,一方面在市场化机制下,企业会更多地依据市场经济规则而决定企业慈善捐赠是否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市场化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制度变迁的压力比较小,所以企业也不需要试图与政府建立联系来交换政策保护。此外,当企业所受政府管制越少时,同时也能使高管制定并执行策略时免受不必要的制度限制,更能有效地管理企业。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在经济上相对于西方世界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总量上的繁荣,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其他文明地区相差无几。这种规模上的优势得益于中华帝国庞大的人口。同时,过多的人口也被认为是妨碍传统中国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即是对影响传统中国人口增长的一些因素及其长期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增长史至少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在公元元年开始后的最初的几个世纪里,东西方的人口
学位
公共养老金制度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不但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更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社会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这种公平的缺失已经危及到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的制度特征、政府政策和市场不完善可能导致市场扭曲,这些市场扭曲改变了企业面临的产品和要素价格,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要素错配。Hsieh和Klenow (2009)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要素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其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我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各个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要素错配,且要素
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清洁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水电站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电能,还可以起到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社会效益。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不仅是调整中国能源使用结构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移民问题是制约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水电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移民问题是否处理得当,移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否得
学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债务危机事件,政府的债务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审计署2011年3月至5月首次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达到了10.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地方债务问题主要表现在债务数量大、举债方式不透明、偿还债务能力差、债务管理不规范等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债务逾期风险、融资平台风险、规模风险等。至此,
学位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解放了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迁移速度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保持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加速流动的趋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迁移呈现出的特征为:劳动力一半是跨省迁移;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迁移劳动力中男性多于女性等。由于居住条件差、收入水平低等原因,外出务工劳动力并没有将老人带到城市生活,老人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现象是中国
学位
每年到了9月份,在大学生中就会广为流传一个名词“最难就业季”,而且每年都是“最难的”,不禁发问难道就真的没有工作吗?而和就业形势严峻相对应的是,每年春节过后,全国很多省份的企业将度过纠结无奈的几个月,要忍受招工难、技工荒。这种“大学生过剩”和“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局面,引人反思。而这归根到底可能在于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匹配出现了问题,具体而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和具体的产业结构不匹配
在中国经济高速前进的道路上,民营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在发展当中遇到了很多制度性的障碍,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比如银行信贷的资本配置以及政策资源的获取等。就银行授信规模而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银行贷款方面的比例仅为3∶7,银行贷款的大部分都流向了国有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尽管其需求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它的增长速度还是在GDP总量中的占比,都跟投资和出口有明显的差距。而我国粗放、相对低效的投资模式决定了投资的过快增长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出口模式也受到了影响。投资和出口带来的各种问题使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消费。但消费也是一个相对总
学位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框架下,企业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多年来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随之产生的各类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教育的发展,公众逐渐提升了需求层次和觉悟,不仅重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自我发展,而且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问题等;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价格等手
学位